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中國經濟李京文文集

李京文文集

李京文文集

定 價:¥68.00

作 者: 李京文著
出版社: 上海辭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文庫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32617906 出版時間: 2005-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2cm 頁數: 597 字數:  

內容簡介

  展現在讀者眼前的這本集子,是將2000年以來我陸續(xù)發(fā)表的文稿加以編輯而成的。論文休按照內容和寫作時間兩重標準編輯,共分六篇。每一篇前面有一段簡短的開篇語,來說明這些文章的寫作背景,以便于讀者理解。對收入本集子的文稿,作者僅作了必要的校勘。因為,既然是以往的文集就必須反映真實的以往,并且,我更樂于用今天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現實去檢驗我以往進行的經濟研究,故也就沒有必要用今天的認識去修飾昨天的筆跡,因為經濟學本身就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未來的發(fā)展取決于人們能否超前地、科學地認識未來。我近20年來有關經濟發(fā)展趨勢的預測研究,正是服務于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作者簡介

  李京文,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長期從事技術經濟、工程管理、科技進步、生產率理論與方法以及經濟分析與預測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科片領導小組組長、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工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京文教授1953年到莫斯科普列漢諾夫經濟學院和莫斯科國立經濟學院學習,1958年畢業(yè)并獲工程師稱號。先后在河北省計委、國家計委、北京經濟學院、國家建委、建材部、國家建材局等單位工作,任工程師、講師、處長、司長、等職。主要貢獻為:一、為創(chuàng)建我國新興學科——技術經濟學做出了突出貢獻。其專著《技術經濟理論與方法》是我國技術經濟與管理最早的學術著作之一;曾領導所內外的學者在國內首次系統研究技術進步的規(guī)律及其與經濟增長、產業(yè)結構、經濟效益的相互作用,并提出測算我國技術進步及其影響的方法;他主持的課題《技術進步與產業(yè)結構》成果被國家計委采納為制定我國第一份產業(yè)政策的重要參考,獲得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世紀80年代提出“科技進步是富國之源”的理論,對我國確立科教興國戰(zhàn)略起到理論鋪墊作用;他領導課題組開創(chuàng)性地研究了我國綜合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并同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喬根森等合作,分析比較中、美、日生產率,撰寫《生產率與中美日經濟增長》一書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喬根森稱之為“對增長經濟學研究的重大貢獻,是支撐和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政策發(fā)展的重要依據”。并強調指出“李京文和他的研究所徹底改進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他們發(fā)展的方法將這一領域的研究帶到了國際水平,也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了制定政策的科學依據”。二、對建立我國工程論證、規(guī)劃與決策的理論方法和制度做出了開拓性貢獻。20世紀70年代末,他建議要“改革固定資產投資體制”,提出要將可行性研究作為工程建設的前提,這些建議被國家計委接納,對我國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制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主持的“三峽工程經濟評價研究”獲1992年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86—1991年擔任三峽論證綜合經濟組副組長,為該工程的科學決策做出了重要貢獻。1992—1994年任京滬高速鐵路前期論證技術經濟組組長,為超大型運輸工程論證提供了范例,獲199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1997年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3年起參加南水北調工程論證工作。為我國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評價提供了思路。1996年任該工程國務院審查委員會委員兼綜合組召集人,起草了綜合審查報告。三、為開創(chuàng)我國運用數量經濟理論與方法預測經濟技術發(fā)展趨勢,制定產業(yè)、地區(qū)發(fā)展戰(zhàn)略與技術政策做出重大貢獻。他領導課題組自1990年以來每年春秋兩次預測分析我國經濟發(fā)展趨勢,在國內外影響很大,其成果《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經濟藍皮書)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世紀80年代初期參加的《2000年中國》課題和《12部門技術政策》均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4年受國家計委委托對2010年我國經濟進行預測分析,成為制定“九五”和2010年規(guī)劃的重要基礎材料,其成果《走向21世紀的中國經濟》獲1996年“五個一工程獎”。他主持或參與制定電力、建材、水利、鐵道、物流、航天等部門發(fā)展規(guī)劃和技術政策以及深圳、海南、湖北、中部五省、環(huán)渤海經濟圈的建設發(fā)展戰(zhàn)略,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李京文教授已出版著作40多部,發(fā)表論文300多篇。已培養(yǎng)碩士40余名、博士30余名、博士后8名;正主持《礦產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經濟分析與宏觀政策》、《城市化中的經濟問題》、《中國油氣資源發(fā)展的有關政策措施戰(zhàn)略研究》、《區(qū)域經濟劃分及其政策調整》、《艾滋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以及國家“863”重大攻關課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長大干線適用性——宏觀技術經濟問題》等重大課題的研究工作;先后被我國人事部、國家科委批準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90年代被俄羅斯科學院、烏克蘭管理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被國際歐亞科學院、世界生產率科學院選為院士,被俄羅斯經濟大學授予名譽博土。2001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常委、院咨詢委員會委員。曾任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現兼任全國博士后管委會經濟組召集人、國家軟科學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應用經濟評審組副組長、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總體戰(zhàn)略專家顧問組成員;科技部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專家咨詢組成員;北京市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北海市、舟山市、鄂州市、龍海市政府顧問;首鋼、大公公司顧問。簡要經歷:1951-1952年武漢大學學習1952-1952年俄語學院學習1953-1958年莫斯科普列哈諾夫經濟學院和國立經濟學院學習1958-1959年河北省計委工作1959-1963年國家計委工作1963-1971年北京經濟學院工作1971-1985年國家建委、建材部工作1985-現在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所工作1999-現在北京工業(yè)大學經管學院工作。主要作品:《技術經濟理論方法》四川科技出版社《科技富國論》社科文獻出版社《跨世紀重大工程技術經濟論證》社科文獻出版社《技術進步與產業(yè)結構》(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生產率與中美日經濟增長》(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走向21世紀的中國經濟》(主編)中國經濟管理出版社《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主編之一)社科文獻出版社。

圖書目錄

自序:世紀之初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回顧與瞻望…………………1
形勢分析與經濟預測篇
世紀之交中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兩種走勢………………………3
21世紀中國經濟長期預測(2000—2()50)…………………… 12
對2001年我國經濟形勢的分析與對策建議……………………22
論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2001年底) …………………………31
2002年中經濟形勢分析與對策…………………………………43
人世后的中國經濟:情況、預測與對策………………………55
2003年我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73
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成就、問題及對策……………………………80
對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幾個問題的認識…………………………87
2003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2004年預測………………………98
中國經濟將克服“非典”影響繼續(xù)快速增長…………………103
中美日經濟關系的演變與展望
——中美日宏觀連接模型研究的一些成果………………107
知識經濟篇
迎接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新時代:21世紀中國經濟之我
見………………………………………………………………131
知識經濟:21世紀中國的機遇與挑戰(zhàn)…………………………159
新經濟≠知識經濟………………………………………………171
新經濟與中國企業(yè)創(chuàng)新之路……………………………………176
技術與創(chuàng)新篇
論新世紀的創(chuàng)新…………………………………………………189
中國工業(yè)化、信息化、現代化理論與戰(zhàn)略研究………………201
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建設現代化強國…………………………207
21世紀高技術發(fā)展趨勢及我國的對策…………………………222
國外高新技術政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231
加速我國高技術產業(yè)化發(fā)展的對策……………………………245
當代科技發(fā)展新趨勢與我國制造業(yè)發(fā)展………………………255
我國先進制造領域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的思路……………………280
關于發(fā)展北京r&d產業(yè)的思考………………………………… 291
城市化與區(qū)域經濟篇
城市化健康發(fā)展的十個問題……………………………………305
中國城市化水平之國際比較……………………………………317
政府功能與城市經營……………………………………………338
建設“數字城市’’的內涵、任務與對策……………………352
美國西部大開發(fā)對我們的啟迪…………………………………365
關于西部開發(fā)總體規(guī)劃的意見…………………………………375
在經濟全球化中推進中國西部經濟發(fā)展………………………384
經濟全球化與我國西部資源開發(fā)戰(zhàn)略…………………………390
結構調整與西部未來十年經濟發(fā)展……………………………402
加強西南區(qū)域經濟結構調整的幾點意見………………………406
全球化與wto篇
經濟全球化影響與挑戰(zhàn)…………………………………………421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435
中國加入wto以后的展望……………………………………… 442
加入wto與中國經濟發(fā)展……………………………………… 448
產業(yè)經濟篇
對2001年我國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幾點意見………………………459
制造業(yè)是富民強國之本…………………………………………467
要大力加強我國的裝備制造業(yè)…………………………………471
關于繼續(xù)推進我國電力工業(yè)管理體制改革的幾點意見………476
發(fā)展我國自主汽車工業(yè)的戰(zhàn)略選擇……………………………483
制度創(chuàng)新篇
制度創(chuàng)新與管理創(chuàng)新:意義、趨勢與任務……………………499
改革開放全新環(huán)境下的管理創(chuàng)新………………………………514
人世對企業(yè)的影響與企業(yè)管理改革重點………………………521
我國企業(yè)發(fā)展的專業(yè)化與多元化戰(zhàn)略選擇問題………………523
制定與實施新《會計法》的意義與要求………………………536
加入wto與我國會計制度的變遷……………………………… 543
其 他
國際競爭力綜合影響因素分析…………………………………551
認識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標準化戰(zhàn)略,以標準化促進工
業(yè)化……………………………………………………………563
實現我國技術標準和科技研發(fā)的協調發(fā)展……………………569
新亞歐大陸橋:開放的黃金通道………………………………580
評《制度、趨同與人文發(fā)展》…………………………………584
關于《構建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研究報告》的意見……587
奧運促科技,科技助奧運………………………………………590
主要著作目錄……………………………………………………593
后記………………………………………………………………59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