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己的作品集中起來整體出版,我想這是第一位作家的愿望。當這樣一套作品系列出現在書架上時,作家就會感到他的寫作和想象開始統(tǒng)一有序了,而且一目了然。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和郟示培先生幫助我實現這樣的愿望,使這套《余華作品系列》得以出現?,F在我的家底都放在上海文藝出版社了,我新掙到的也會陸續(xù)放進去。我的意思是說,這是一套開放的作品系列,它包括了我過去的全部作品,也會包括我今后的全部作品。這些中短篇小說所記錄下來的,就是我的另一條人生之路。與現實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著還原的可能,而且準確無誤。雖然歲月的流逝會使它紙張泛黃字跡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讓它煥然一新,重獲鮮明的形象。這就是我為什么如此熱愛寫作的理由。余華,浙江海鹽人,海鹽這個地方,是杭州灣里的一座小城。這小城里的小胡同,宛如密林中的幽深小徑。還有石板鋪成的小街,用腳踩上去有晃晃悠悠的感覺。還有一條從余華家窗下流淌過去而使余華討厭的骯臟陰沉的河。余華的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浙江人,父母都是牙醫(yī)。他從小就感到家中有一種壓抑和困禁,渴望自由開放。余華生于1960年4月3日,1977年高中畢業(yè)后待業(yè)。從1978年開始當了5年牙科醫(yī)生,1984年《北京文藝》給他發(fā)表了第一篇小說《星星》,25歲那一年,他又寫出了《十八歲出門遠行》。余華的創(chuàng)作,曾經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響,后來他從他們的藝術中解脫出來,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1984年他寫出了《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小說,開始展露了他獨具個性的文學才華。1988年的年初他發(fā)表了極有影響的《現實一種》,作家及其作品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余華自己似乎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自信,他感悟到人和人之?淶哪侵植鋅嶙刺?,也可译s靡恢址淺d烊韉那崴汕櫚骼疵杌?。接着,他又发表了《世事瓤姭H貳ⅰ洞宋南贅倥盍返刃∷擔植歡系厝〉瞇碌某刪?。余华磫薛女做椂十皯Z瓿雒旁緞小房嫉健妒朗氯繆獺返茸髕罰詒冉隙痰氖奔淅錚蘊臼降淖頌锏攪艘桓鲇忠桓齙奈難Ц叨?。他越绤搽A勻緄乜亓俗約旱奈難斕?,构筑了准s憾烙械囊?guī)蕿懠嫞其左x芬馴環(huán)氤捎⑽摹⒎ㄎ?、禂伳、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栽忷外踌\妗?“音樂的敘述和文學的敘述有時候是如此的相似,它們都暗示了時間的衰老和時間的新生,暗示了空間的瞬息萬變;它們都經歷了段落的開始,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出和結束時的回響。音樂中的強弱和漸強漸弱,如同文學中的濃淡之分;音樂中的和聲,就像文學中多層次的對話和描寫;音樂中的華彩段,就像文學中富麗堂皇的排比句。一句話,它們的敘述之所以合理的存在,是因為它們在流動,就像道路的存在是為了行走。不同的是,文學的道路仿佛是在地上延續(xù),而音樂的道路更像是在空中伸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