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與《惡之花》出版的同時,波德萊爾開始在各種雜志上陸續(xù)發(fā)表一些散文。按照詩人的本意,想寫的是“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jié)奏和音符的音樂”。這些散文后來以《巴黎的憂郁》為名出版,共50篇。波德萊爾寫道:“總之,這還是《惡之花》,但更自由、細膩、辛辣。”本書早已被奉為20世紀文學的經典之作。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的前身之一生活書店曾于1935年出版了本書的中譯本,并配有50幅精美插圖。此次以亞丁先生1981年中文譯本為文字本,以生活書店舊版插圖配之,重新出版。在這本散文集里,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對骯臟、畸形的現(xiàn)實社會所進行的灑漓盡致、疾惡如仇的諷刺和挖苦,對傳統(tǒng)、麻腐朽的世俗習氣的無情鞭撻和猛烈抨擊;也可以讀到詩人對美的向往和所作的引人入勝的描繪;還可以嗅到詩人某些寓意深刻但又難以捉摸的纖細的思緒。當然,有些“奇篇怪章”使人不大好懂,這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解脫的種種矛盾在作家和一部分知識分子中所引起的精神危機以至病態(tài)心理。而總的來說,這本散文集和《惡之花》一樣,是有它獨特的社會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