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海內外的一套通俗歷史巨著,史學大家蔡東藩正史為經,逸聞為緯。嘔心瀝血十載,真情演義上下五千年,章回體結構,通俗的文筆,機智的點評;真實再現(xiàn)了中華文明歷史演進波瀾壯闊的進程。描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朝代更替下的民俗民生,參透疆場血戰(zhàn)、宮廷陰謀,千古興亡中的生存智慧。蔡東藩,浙江蕭山人。1890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發(fā)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于1911年稱病歸里。其后長期以寫作和在小學教書為生??谷諔?zhàn)爭爆發(fā),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輾轉避難,顛沛流離,逝世于抗戰(zhàn)勝利前夕。清朝末年,嚴復、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說的巨大社會教化作用,企圖借小說宣傳變法維新思想;戊戌政變后,梁啟超流亡海外,創(chuàng)辦《新小說》雜志,提倡“小說界革命”。自此,小說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包括“歷史演義”在內的各種小說風起云涌。民國時期,此風相船,小說創(chuàng)作日趨勢繁榮。蔡東藩是個愛國者,他為武昌起義、共和初建興奮過,歡呼過?瘓眉叢夥暝攬怨2潭姆呤筆攏⒅盡敖杷擋刻宀?,演历曙堖m隆?,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祝?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間,他夜以繼日,筆耕不輟,陸續(xù)寫成中國歷代通俗演義11部,1040回,以小說形式再現(xiàn)了上起秦始皇,下訖民國的2166年間的中國歷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義》,總計約七百余萬字,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歷史演義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風行,多次再版。本編續(xù)《前漢演義》之體例,始于新莽之篡漢,終于司馬氏之代魏,中歷東漢蜀漢之二百數(shù)十年,事必紀實,語不求深,合正裨為一貫,俾雅俗之相宜,而于興亡之大關鍵,如女寵,如外戚,釀而為閹禍,迫而為兵爭,尤三致意焉。先民有言,“文不茍作”,鄙人固無當斯言,特以視附會荒唐,無關世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