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秉文,男,1955年出生于遼寧省,1982年畢業(yè)于遼寧大學獲學士學位,1986年和1992年分別獲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92年-1995年公派赴法國做博士后研究和教授微觀經濟學和亞太經濟;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歐洲所副所長等,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等。鄭秉文教授的主要學術興趣集中在以西方經濟學“市場失靈”理論為研究支點,著重分析國家為校正市場失靈在公共支出中對諸如社會保障等“公共物品”的提供與干預過程和方式的研究;具體學術專長主要是西方經濟學、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社?;鹜顿Y、企業(yè)年金等幾個領域: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世界經濟》、《世界經濟與政治》等報刊上發(fā)表論文和文章近百篇、獨著或合著與主編的著作近十部、譯著五、六部、內部報告十幾篇,總計400多萬字;多次應邀到美、法等海外參加會議、舉行講座和講課。在鄭秉文的代表作中——近年來西方經濟學領域主要有:《經濟學中的福利國家》(載《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20世紀西方經濟學發(fā)展歷程回眸》(載《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市場缺陷分析》(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西方經濟學》(主編之一,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0年第二版,2002年第三版)等。在社會保障和福利國家研究方面,近年來主要代表作有:《圍繞美國社會保障“私有化”的爭論》(載《國際經濟評論》2003年第1期),《美國社保改革:邁向股票市場的一躍》(載《改革》2003年第2期),《歐盟國家社會養(yǎng)老的制度選擇及其前景》(載《歐洲研究》2003年第2期),《養(yǎng)老保險“名義賬戶”的制度淵源與理論基礎》(載《經濟研究》2003年第4期),《歐亞六國社會保障“名義賬戶”制利弊分析及其對中國的啟示》(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5期),《“名義賬戶”制:我國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一個理性選擇》(載《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試論美國社保基金可持續(xù)性獲得的途徑——治理結構與投資理念分析》(載《世界經濟》,2003年第11期),《合作主義:中國福利制度框架的重構》(載《經濟研究》2002年第2期),等;其中,《社?;鹋c資本市場》系列研究的七篇文章(載《中國證券報》2003年6月12日-7月29日)對我國社?;疬M入資本市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在目前條件下,社?;鹑胧惺窍虏?,理性上講不該匆忙進入股市,因為從社保的制度條件上看,社保基金進入股市還不成熟。該系列研究文章在業(yè)內和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了政策制訂者的高度重視。鄭秉文是《當代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叢書》(法律出版社,2001-03年,共17本)編委會主編,課題組組長;《社會保障譯叢》(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年,首批8本)編委會主任,該叢書獲得了2003年8月頒發(fā)的“2002年度引進版社科類優(yōu)秀圖書獎”;《公共部門經濟學論叢》(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年,首批4本)編委會主編,等。2000年1月出版的《中國“入世”研究報告:進入WTO的中國產業(yè)》(主編之一,社科文獻出版社)。鄭秉文獨譯的幾本英文和法文專著均為社會保障和福利國家研究領域的名家名著,例如,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米爾絲的《社會保障經濟學》、米什拉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福利國家》(上述均為法律出版社2003年);合譯著作多種,如巴爾的《福利國家經濟學》(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