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篇 純粹數學
第一章 導言
1. 1 由自學青年到數論學家
1. 2 轉變
1. 3 華羅庚論文選集
1. 4 評論之一 梯萊斯
1. 5 評論之二 貝特曼
第二章 數論
2. 1 完整三角和
2. 2 三角和的積分平均估計
2. 3 堆壘素數論
2. 4 評論之三 貝特曼
2. 5 評論之四 熊飛爾德
2. 6 評論之五 庫幾亞尼
2. 7 數論導引
2. 8 評論之六 馬勒
2. 9 評論之七 革里夫斯
2. 10 評論之八 卡塞爾斯
2. 11 評論之九 愛尤伯
2. 12 評論之十 羅伯爾斯
2. 13 Goldbach猜想
第三章 代數與幾何
3. 1 體論與半自同構定理
3. 2 矩陣幾何學
3. 3 典型群
第四章 復分析
4. 1 典型域
4. 2 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
4. 3 評論之十一 格拉葉夫
4. 4 評論之十二 庫朗尼
4. 5 從單位圓談起
4. 6 評論之十三 海曼
第二篇 應用數學與數學普及
第五章 導言
5. 1 概述
5. 2 倡導
5. 3 嘗試
5. 4 首遇之應用問題
5. 5 試點
5. 6 普及推廣
第六章 近似分析與統(tǒng)計
6. 1 二維求積公式
6. 2 分圓域與近似分析
6. 3 評論之十四 那夫卡
6. 4 評論之十五 革羅斯瓦爾德
6. 5 統(tǒng)計中的數論方法
6. 6 評論之十六 吉尼巴
第七章 數學普及
7. 1 概述
7. 2 統(tǒng)籌方法
7. 3 優(yōu)選法
7. 4 普及推廣成果概述
7. 5 評論之十七 卡斯帕·施威格曼, 張樹中
第八章 關子經濟優(yōu)化平衡的數學理論
8. 1 引言
8. 2 非負矩陣的相似性
8. 3 標準型
8. 4 特征矢量
8. 5 強不可分拆方陣
8. 6 產綜與消耗系數方陣
8. 7 第二部類產品的數學模型
8. 8 正特征矢量法
8. 9 線性規(guī)劃的應用
8. 10 計算
第九章 應用數學之觀點與方法論
9. 1 分類觀點與評價標準
9. 2 普及推廣型與創(chuàng)造型
9. 3 道路. 思想與方法
附錄
I 數學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
II 華羅庚傳
III 華羅庚形成中國的數學
IV 華羅庚
V 悼念華羅庚
VI 華羅庚教授在日本
VII 懷念華羅庚
VIII 紀念華羅庚先生
IX 關于華羅庚的第一篇數學論文
X 評譯華羅庚致維諾格拉多夫的幾封信
XI N. 維納與華羅庚通信七則
XII 30年代N. 維納訪問清華大學函電始末
XIII 華羅庚致陳立夫的三封信
XIV 訪蘇三月記
XV 華羅庚
XVI 華羅庚的著作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