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說得句句在理。以后,躍文迷上了書,他讀天文地理,讀文史哲醫(yī),讀藝術理論……許多年后,躍文回憶起父親的教誨,不無感慨地說:“實際上,現(xiàn)在的確不少相聲已經技窮。技窮就成了黔驢了,只擺樣子,不為人所需要,名聲與其作品、表演水平大大地不平衡了。有的自甘落后,更有人以各種庸俗和低級趣味的東西換取廉價的笑。這不是讓人又痛心、又憂慮嗎?” 有次侯寶林問兒子:“你是想當個名演員、好演員,還是想當個藝術家呢?” “這兩者有什么區(qū)別?”躍文不解地問。 “過去當個名演員十分難?,F(xiàn)在可容易多了,說個好段子,一下子就傳遍全國。那無線電一天播三遍,連著播一個月,就可以出名了。更何況還有那電視,連演員的眉眼也都瞧得見。可是,你們到底懂多少相聲?我干了一輩子,越干越覺得這門藝術高深。你千萬不可沾沾自喜,有點兒名后,要爭取當個好演員。從創(chuàng)作到表演,說、學、逗、唱,都得有一套。最后要爭取做個藝術家,有自己的風格、流派,有自己的相聲理論。一句話,你不能止步不前?!?“要爭取做個藝術家。”躍文明白了父親的話。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