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是匯編而成的歷史著作,其資料主要出于戰(zhàn)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在秦統(tǒng)一以后。原來的書名不確定,西漢劉向考訂整理后,定名為《戰(zhàn)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按國別記述,計有東周一、西周一、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衛(wèi)合為一、中山一。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tǒng)一。以策士的游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一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情狀。全書沒有系統(tǒng)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雖然習慣上把《戰(zhàn)國策》歸為歷史著作,但它的情況與《左傳》、《國語》等有很大不同。有許多記載,作為史實來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且劫秦王”,寫唐且在秦廷中挺劍脅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這一類內容,與其說是歷史,還不如說是故事?!稇?zhàn)國策》的思想觀念,就其主流來說,與《左傳》等史書也有截然不同之處?!稇?zhàn)國策》還熱情謳歌了多位義俠之士的豪情壯舉。作者從原著中選取了部分精彩的篇章,集成這本小冊子,在盡量忠實于原著的前提下,將其移譯為現代語體文,并對文中部分詞語作了注解,同時于篇末附之以較為感性的評點文字,以方例讀者更好地了解這部古典名著的思想內容,領略其風采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