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在一次舞會上與夏綠蒂相逢,產生愛慕之情,但她早已訂婚。維特內心無限痛苦,絕望之余,去公使館當了下級官員。然而他仍不得志,便憤然辭職,回到夏綠蒂那兒,以便尋求安慰,但夏綠蒂已結婚。維特多情善感卻得不到愛情,終于自殺。小說表現(xiàn)了當時的知識分子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抗和個性解放的要求。愛德華和妻子夏綠蒂在田莊過著平靜的生活,他們邀請上尉和奧狄莉來家做客。兩人的到來使這個家庭漸漸起了分化,男主人和女客人,丈夫人和男客人產生了感情,他們痛苦地陷入道德與情感的沖突之中……這部小說反映了資產階級婚姻的危機。約翰·沃爾夫岡·歌德(1749-1832),德國杰出的詩人、作家、學者和思想家。他以自己長達六十余年的辛勤勞作,給德國和人類留下了一筆豐富多采、光輝巨大的精神財富。他對德國和人類文化發(fā)展的貢獻極大,馬克思贊他為“最偉大的德國人”,恩格斯稱他“在自己的領域(指文學領域──譯者)里是真正的奧林帕斯山上的宙斯”,當今世人把他看作繼但丁和莎士比亞之后近代西方精神文明最卓越的代表;他的主要作品詩劇《浮士德》,被視為歐洲自文藝復興以來三百年歷史的總結,人類的自強不息精神和光明燦爛的未來的壯麗頌歌??墒窃谏?,歌德之為歌德,他之所以享譽世界,卻并非因為已出版的《浮士德》第一部或如《威廉·邁斯特》似的其它長篇巨著,而主要由于一本他在年輕時寫的薄薄的“小書”──《少年維特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