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8年,英國出現了第一位“伊麗莎白女王”。這位都鐸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1558-1603年),在危機四伏中登上王位,在長達45年的統(tǒng)治中,依靠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加強專制統(tǒng)治,使得英國國力迅速膨脹,為其近代史上的強大奠定了基礎。身為女性,伊麗莎白一世以威嚴、冷峻、剛毅著稱,終生未婚,史稱“童貞女王”。近400年后,英國出現了第二位“伊麗莎白女王”。然而,世易時移,戰(zhàn)后的世界,傳統(tǒng)觀念愈來愈淡薄,民主共和思想愈來愈為更多的人接受,以保守著稱的英國也不能例外。久遠以來的世襲君王,面對著這些激烈的變革與震蕩,將如何自處呢?在君主立憲的體制之下,女王還能保持其祖先的威嚴、冷峻與剛毅嗎?王室、君主……這些童話般的現實還能存在多久呢?《英國王:伊麗莎白二世畫傳》中收集了許多關于女王和王室的珍貴照片,頗為引人注目的是,在這本書里,您可以看到女王在君臨英聯邦的50年中,面對連續(xù)不斷的國內外巨變,她是如何不斷地調整、改變自己及王室,以與那些社會變化相協(xié)調。通過記敘、梳理女王作為公眾人物的幾個方面(包括她與諸位首相的關系),威廉·肖克羅斯向我們展示了女王在諸番風雨中屹立不倒的堅定形象,她的堅毅、鎮(zhèn)靜、優(yōu)雅為其贏得了全體國民的尊敬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