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讀者看到這本小書時,首先映入眼簾的該是封面上的那幅《流民圖》(局部)?!读髅駡D》的作者蔣兆和先生(1904:1996),是中國水墨人物畫大師、著名美術教育家,是經(jīng)歷那個亂世之秋的“過來人”。20世紀30年代,他南下北上,用“妙手丹青”,把一幕幕目擊神傷的《賣小吃的老人》、《賣子圖》、《街頭叫苦》……的流民形象潑在紙上、印在心中……。1943年9月,經(jīng)過3年的努力,把印在心中的流民群像——《流民圖》,繪在寬2米、長26米的長卷上。畫中除了流離中倒斃在途的臥尸外,還有茫無目標的流離群,“牽衣頓足攔道哭”,凄情慘狀令人浩嘆;這幅《流民圖》,就是中國流民生活的一個剪影。中國是一個流民的國度。自有“流民之母”———農民以來,特別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確立了農民封建社會生產(chǎn)主體地位之后,就不斷孕育著流民,—代又一代,從未絕跡,從古到今形成一條不絕如縷的生態(tài)鏈。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問題。一幅《流民圖》給我們留下太多的思索、困惑:流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群體?他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他們靠什么衣食生存?他們的生活狀況與中國社會變遷存在著怎樣的互動關系?所有這些,不能不讓人萌生窮究的沖動,盡管我們自知心有余而力不足。作者簡介池子華,男,1961年8月生。安徽渦陽縣人。1985奉本科畢業(yè)于安徽范大學歷史系。1991年以同等學歷考入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師從著名歷史學家茅家琦教授、方之光教授治中國近現(xiàn)代史。1994奉畢業(yè),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5年12月任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1996年擔任河北大學歷史系教授。2001牟9月至今,任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出版專著有:《中國近代流民》、《曾國藩傳》、《幻滅與覺醒》、《張樂行評傳》、《晚清梟雄苗沛霖》、《中國流民史:近代卷》、《流民問題與社會控制》、“工十字與近代中國》,《百車紅十字》(合著)等。在海內外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主要業(yè)績錄入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主編的《世界名人辭典》等。朱琳,女,1977早生。安徽六安人。2003奉研究生畢業(yè)于安徽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F(xiàn)為蘇州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主攻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史。合編《千古情詩》一書,并在《清史研究》、《學術界》、《安徽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多篇。目錄前言“流民”種種流民的國度衰哉流民“流民何處是樂土”泥土芬芳“板屋幾土著,結棚滿山梁”“江西填湖廣”“湖廣填西川”“死逼梁山下關東”“走西口”的流民“江南行”排斥與磨合“相煎何太急”“向心”運動的流民“孔雀東南飛”“打工”的流民“跑東洋”“打工妹”的理想流民商販謀生海外“下南洋”“唐山過合灣”流民的“越軌生活”乞丐王國中的流民鳳陽花鼓與“鳳陽婆”“青樓”噩夢竊賊與強盜江湖人生販私鹽的流民“當兵吃糧”綠林生活尋求“幫”助“王法難犯,饑餓難當”“造反”尾聲:生活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