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言1
1.1 相關基本概念1
1.2 重大危險源的概念起源3
1.3 重大危險源的定義4
1.4 重大危險源辨識的目的和意義4
思考題4
2 危險危害因素及辨識6
2.1 危險危害因素產生的原因6
2.2 危險危害因素的分類9
2.3 辨識危險危害因素的原則14
2.4 危險危害因素辨識14
2.5 辨識單元劃分38
思考題39
3 危險源辨識與重大危險源41
3.1 危險源辨識41
3.2 危險源辨識程序43
3.3 國際上采用的重大危險源辨識依據45
3.4 中國重大危險源辨識依據48
3.5 重大危險源的分類和分級49
3.6 中國重大危險源的管理介紹51
思考題54
4 重大事故后果分析56
4.1 后果分析一般程序56
4.2 泄漏59
4.3 泄漏后的擴散66
4.4 重氣擴散72
4.5 中等密度云擴散76
4.6 火災85
4.7 爆炸93
4.8 中毒98
思考題99
5 重大危險源的控制與事故預防100
5.1 重大危險控制系統(tǒng)的構成100
5.2 主管當局的職責101
5.3 工廠管理者的職責103
5.4 工人的職責與權利113
5.5 技術提供者的責任113
5.6 重大危險控制系統(tǒng)的必備條件114
思考題116
6 應急預案117
6.1 應急預案概述117
6.2 企業(yè)應急預案的策劃與編寫118
6.3 現場應急管理要素126
6.4 應急預案的內容與格式136
思考題137
附件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00)138
附件2 國際勞工組織第174號公約--《一九九三年預防重大工業(yè)
事故公約》143
附件3 危險物質及其限量一覽表[摘自《歐共體指南》(82/501/EEC)
附件III]148
附件4 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摘自OSHA《高度危害化學品
處理過程的安全管理》)152
附件5 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摘自EPA《預防化學泄漏事故的風險
管理程序》)155
附件6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從業(yè)單位)
(征求意見稿)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