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在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和社會政策的研究中,常常偏重于關注經濟、政治因素,對文化因素重視不夠。而離開文化因素,恐怕很難解釋為什么經濟水平和政治制度相近的國家卻可能有不同的福利模式和政策取向,可見文化因素是有重要意義的。畢天云,1968年生,云南祿勸縣人。1990、2000年先后畢業(yè)于云南師范大學經濟政法學院,獲哲學學士、哲學碩士學位。2003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社會學博士研究生畢業(yè),獲法學博士學位?,F(xiàn)任云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有社會學理論、發(fā)展社會學和社會福利。曾先后參與多項國家級、省級的科研課題,已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參編著作、教材7部。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tǒng)研究福利文化的論著,不僅對從文化角度透視社會福利的相關文獻和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回顧、總結和評析,而且還對國內外有關福利文化研究的文獻和成果進行了概括、歸納和總結。在此基礎上,以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布迪厄的“場域——慣習”理論為分析工具,建構了一個有七個要素構成的福利文化研究的概念框架。本書具體研究和分析了經濟發(fā)展程度基本相近的基諾族和布朗族的福利文化。問卷與訪談相結合,數據與故事相補充,使研究深入而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