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智慧營養(yǎng)雖然非常豐富,但也有“米”和“菜”之分,目前許多烹飪“三國”智慧的書籍給人們提供得更多的都是“菜”,這些養(yǎng)料雖然是人們日常所需,但卻不是最主要的,吃得過多反倒傷害腸胃。讀“三國”的人,多數只看到了“三國”里的“菜”,其實“三國”里的真正的精華是“米”,這些“米”多數都散落在“菜”中,將其揀起來聚在一起,經過反復的淘洗,去蕪存精。“米”的營養(yǎng)成分才更容易為人體所吸收。“三國”中的人物非常之多,但總體可以分為兩類:“老板”和“打工仔”。本書通篇貫穿著“老板”的思維,主要演對了幾個著名老板打天下的硌,在深入剖析“曹操、劉備、孫權”等老板創(chuàng)業(yè)經驗的基礎上,也反思了“呂布、袁紹、劉表、袁術、劉璋、張魯”等老板的失敗教訓。從某種意義上講“老板”意識是當前社會的主流意識,廣義的“老板”不僅是指企業(yè)的擁有者,同時也包括不同行業(yè)中用“老板”的思維模式考慮問題,按照著“老板”的處世方式生活的人,他們自主地設計自己的未來,能夠整合各種資源,掌控自己命運,同時也給他人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老板”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后天的學習和歷練才能化為自己的“靈魂”。與以往的一些挖掘三國智慧的書籍相比,本書更具有思想的深度,與現(xiàn)實與貼得更近,在“事”的闡述上更加輕松,對“理”的剖析也更加深入淺出。尤其在修身、管理、公關、投資、營銷等方面都提煉出了一些非常精辟、實用的觀點。作者在行文上也非常輕松幽默,讀下來如同和一個老朋友在說一些陳年的往事,絲毫沒有說教的味道,但合上書之后,感覺有如醒醐灌頂一般,以前一直沒有想明白的問題,恍然間“頓悟”了。本書就像是一把金鑰匙,又有如一張藏寶圖,給淘金的人們提供了“掘第一桶金”的工具,同時又指明了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