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作者舉例詳實,說理明白,用詞淺顯,處處可以看出其對世人疏離數學的惋惜,苦口婆心,鼓勵人祛除心理障礙,接近數學的濃厚情意,商周能出版這本以數字為名的書,其出版家裨益社會的旨志,應得到尊敬與回顧。對讀得諸君能于林林總總的書籍之中,選讀本書實在是一種智能,也是一種幸運。和田秀樹,1960年出生于大阪,東京大學醫(yī)學部畢業(yè)。曾任東京大學附屬醫(yī)院精神神經科助理,美國卡爾梅寧格精神醫(yī)學校國際研究員,現為精神科醫(yī)師函受教育公司負責人、川崎幸醫(yī)院精神科顧問、一橋大學經濟學系兼任講師。主要著作:《40歲之后要學習什么》、《用這個方法打贏商場心理戰(zhàn)!》《成人的不習法》《比別人多做10倍的工作習慣》《數字專家最搶手》……譯者簡介:朱麗真,自由工作者,輔仁大學化學系畢業(yè)、日本筑波大學環(huán)境科學研究科碩士。喜歡工作、旅行、登山。日文是年輕困頓時的一條線索,沿路走來,意外發(fā)現許多生命里的可能性,是到目前為止所做過最好的投資。座右銘是“今日事今日畢”,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不管做什么,都一定有它的價值與意義所在。鄰國日本,從去年起,社會上掀起一股''''數學學習潮'''',日本人在追問更大的問題:為何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不振?為何日本奇跡不再?當然前述個人小問題,也包括在探討之列,他們似乎找到''''兇手'''',而數學能力不佳極可能是''''超級元兇''''之一。人文至上使日本社會長期忽視數理教育,除了本身學習理工的人以外,有人甚至主張,學數學那種一輩子也用不著的東西做什么?結果是教育''''輕松學習化'''',國民數學能力、數學思考、數學頭腦水準大幅下降。而這一波日本的數學學習潮正是日本社會的徹底反省。其實數學能力可以包涵幾個層面,從最簡單的數字敏感度,到數字記憶力,到心算、運算能力,到邏輯分析能力,到各種專業(yè)數學能力?;蛟S我們應該這樣說,大眾并不需要有多高深的數學能力,但是對數字敏感、習慣精算每一件事、習慣數學化的邏輯思考,到活用數字的分析意義,這就是大眾必備的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