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瞬即變的時空里,在人生無以反復的過程中,經典是打敗了時間的文字,聲音和表情,那些坦誠的語句,那些無畏的吶喊,那些對人類精神的思考,喚醒了我們曾經的期望,鼓起現(xiàn)在的勇氣,不再虛空浮華,懷疑未來。這些智者的身影和流傳已久的詞句,凈化了我們的心靈,震撼了我們的靈魂,使我們懂得了什么是可以錯過的但不會被磨滅的,什么是瞬間即逝的又是最寶貴的。郭沫若,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作家。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1914年赴日留學。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發(fā)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吶喊,是中國新詩走向成熟的紀念碑式的作品。1921年,與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發(fā)起成立創(chuàng)造社。"他和魯迅一樣,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位學識淵博、才華卓具的著名學者。"郭沫若是20世紀中國卓越的"全能冠軍"式的文化巨人。他在政治領域的重大影響姑且不論,就文化藝術而言,他在文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歷史學、書法等方面幾乎無所不能,并且都取得了第一流的成就。單就文學來說,他既是中國新詩真正的奠基人,又是現(xiàn)代中國歷史劇的拓荒者和成功者。郭沫若在長達六十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勤奮耕耘,著述豐厚,但他只有選擇了適合自己個性、氣質、才能的革命浪漫主義,其作品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也才有鮮活的生命力。但他的后半生,把詩當作政治表態(tài)的工具,藝術上大失水準,成為這位才子詩人一生的最大敗筆,讓后人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但是經典是打敗了時間的文字,聲音和表情,那些坦誠的語句,那些無畏的吶喊,那些對人類精神的思考,是不會被磨滅的,是最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