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的場所:現(xiàn)代大學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是美國著名高等教育專家伯頓·克拉克教授主編的《研究生教育的科學研究基礎》一書的續(xù)編??死私淌谠诘隆⒂?、法、美、日五國專家集體創(chuàng)作的五國研究生教育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對以德國洪堡的名字命名的19世紀德國大學改革所建立的科研、教學和學習統(tǒng)一的理念,在20世紀末知識經濟來臨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下,從實際出發(fā),以新的視角,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提出并論證在大學建立科研——教學——學習連結體的主張。全書分兩篇。第一編五章,克拉克教授依次分析德、英、法、美、日五國大學實施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原則的實際情況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特點,提出了五種類型的大學的構想。它們是德國的"研究所型大學",英國的"學院型大學",法國的"研究院型大學",美國的"研究生院型大學"和日本的"應用型大學"。《探究的場所:現(xiàn)代大學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第二編,克拉克教授集中研究科研——教學——學習連結體。在《探究的場所:現(xiàn)代大學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第六章,他認為,對五個主要國家的研究表明,在這些國家的高等教育系統(tǒng)內容,科研、教學和學習的關系,在很多方面和地方越來越緊張。不管科研、教學和學習統(tǒng)一的原則在教授們的圣殿如何神圣,它似乎越來越不那么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