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憲法學的教學需要出發(fā),以中國憲法為主要研究對象,吸收了憲法學研究的最新理論成果,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憲法的基本理論、基本制度,并有針對性地探討了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一系列重大的憲法性問題。全書由導論和十一章內容構成,大體上可分為憲法的基本理論、憲法學中的國家理論、公民與公民權利理論和從國家與公民相互關系中衍生出來的相關問題的理論等四部分。憲法的基本理論,包括憲法原理、憲法的歷史發(fā)展兩章,以憲法的內在邏輯、運行過程和歷史發(fā)展為線索,致力于探討邏輯與歷史相統(tǒng)一的憲法的一般理論。憲法學中的國家理論,包括國家性質、政權組織形式、國家結構形式、經濟制度、文化制度、國家機構和國家標志等七章,以構建以國家(組織)構成、國家權力和國家責任為理論核心的憲法學的國家理論為追求,系統(tǒng)介紹并探討了憲法中有關國家的各項制度。公民和公民權利理論部分,設有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一章,介紹了有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分析了我國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內容、特點以及公民基本權利與自由的實現(xiàn)途徑,并闡述了現(xiàn)階段進一步完善我國公民憲法權利體系的設想、思路及其對于人權保障的意義。從國家和公民相互關系中衍生出來的相關問題的理論部分,設專章介紹的只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一章,政黨制度、政治協(xié)商制度等也應屬于這一領域的問題。本部分主要通過介紹政黨制度、政治協(xié)商制度和基層群眾性自治制度,探討了有關制度的憲法意義,體現(xiàn)了憲法學對“第三域”的理論關注。本書在內容、體例等方面也作了一些新的嘗試。章前有重難點提示;章后附有近二十年來有關本章的學術前沿問題探討、關鍵詞、思考題,以資本科生和研究生作進一步思考和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