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的《紅樓夢辨》與胡適的《紅樓夢考證》一樣,是新紅學的開山之作。紅學學術地位的確立,主要歸功新紅學的創(chuàng)建。“索隱而求之過深,惑矣,考證而求之過深亦未始不惑?!都t樓》原非純粹之寫實小說,小說縱寫實,終與傳記文學有別?!岱侵^書中無作者之平生寓焉,然不當處處以此求之,處處以此求之必不通,不通而勉強求其通,則鑿矣。以之笑索隱,則五十步與百步耳,吾正恐來者之笑吾輩?!薄崞讲?900~1990),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詩人,在《紅樓夢》的研究方面有很大的貢獻。1900年生于蘇州一個文學世家,曾祖父俞樾是清代著名的學者,經學大師。原籍浙江省德清縣,名銘衡,字平伯,后以字行。主要作品有詩集《冬夜》、《西還》等,散文集《燕知草》、《雜拌兒》等?!都t樓夢辨》(1923年初版,50年代初改名《紅樓夢研究》再版),是“新紅學派”的代表作之一?!都t樓夢》之偉大,在于她以一部小說而得以成就一門學說,即“紅學”?!凹t學”本是清代文人學士的戲謔之稱,其學術地位的確立,當歸功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新紅學的創(chuàng)建,有人甚至說“這一件大功,值得凌煙閣上標名”,足見新紅學的成就及影響。更有王國維、蔡元培、胡適等博學碩儒以大宗師身份對《紅樓夢》予以點評,進而以專著行世,對當時以及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的觀點以今日來看,未必句句信而有征,然其不囿成見、獨辟蹊徑的治學精神仍然值得借鑒、發(fā)揚。本叢書所選作者皆是“紅學”名家或在其他領域卓然成家者,以期讀者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認識《紅樓夢》。所選文章不以學術觀點、文化背景、政治傾向為取舍;在形式上也是長篇宏論與短篇雜感兼收;就時間來說,跨度較大,在做技術加工時,亦盡量保持其原貌;為兼顧學術性與趣味性,不以發(fā)表時間先后為序編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