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末轟動寶島臺灣,創(chuàng)下一年內28次再版的輝煌業(yè)績。一只鳥從幼稚到成熟的成長寓言,一部重新思考人生價值與意義的生命贊歌。Google上搜一下,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在臺灣的影響力,該書簡體版本第一次在大陸發(fā)行。著名臺灣作家林清玄作序說:要有宇宙之心,要與一切眾生同悲苦,這樣一部作品,不僅讓我們看見侯鳥的生命之旅,也重新思考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劉克襄,一九五七年生,中國臺灣地區(qū)臺中縣人。詩人、小說家、自然觀察解說員,從事野外觀察和古道舊路踏查十余年。創(chuàng)作多樣而繁復,計有代表作動物小說《風鳥皮諾查》、《座頭鯨赫連么么》和《豆鼠三部曲——扁豆森林》,以及《自然旅情》、《山黃麻家書》等詩、散文、繪圖和攝影作品二十余部。曾獲“中國時報敘述詩推薦獎”、“臺灣詩獎”及?疤ㄍ遄勻槐S薄???劉克襄以前寫的許多“鳥詩”和“鳥散文”,大多是觀鳥所得,記錄鳥類的生活生態(tài)?!讹L鳥皮諾查》是他的第一本鳥小說,記錄的不再只是生活生態(tài),而是拓而深入鳥類的“心態(tài)”,探討它們的生存哲學。候鳥為了生存,是永恒的遷徒者,勇于長途跋涉和冒險。留鳥安于現(xiàn)狀,生活悠閑,對候鳥的遷徒抱持不解與不屑。留鳥很少突破現(xiàn)狀去嘗試候鳥的遷徒生涯,候鳥為了理解留鳥的生存,卻厚與它們共同生活,試探、交配、繁殖。一旦試驗成功,它們也很可能放棄遷徒,久居南方。黑形是一只消失的候鳥英雄,皮諾查在尋找它的過程中,經歷了黑形可能經歷過的探險足跡,終而成為一只取代黑形的新英雄。以鳥喻人或者以人喻鳥、劉克襄追尋“傳說英雄”的足跡。我是一只名為''''皮諾查''''的候鳥,以負載著團體生活的使命為傲,來寶島尋找一只名為黑形的同胞,有明確的目標。我穿過山丘,飛入高山,我逐湖而居,到過雪山。我繁殖,屈服環(huán)境,放棄原有的自己,但,我仍舊有夢,探討生命意義,做一只有尊嚴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