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研究神話傳承與闡釋的專題著作。作者運用形式分細雨象征分析的理論方法討論了一例個案——世界性洪水神話的中國生成形式及其變體,借助現代民間文學研究中使用最為頻繁的概念——母題、功能、類型、原型作為洪水神話的解析工具,指出上述概念的有效性和有限性、提出了適合神話敘事研究的修正性范疇與命題——“功能性母題”和“原型的類型化”,并在具體的邏輯—實證研究中予以檢驗。作者提出“洪水神話的深層象征結構是母體生育過程之投射”的假說,認為紅水神話為中古以后本土地方性洪水傳說的流傳,以及在敘事層面接納南亞次大陸的同類型故事奠定了深層結構的象征基礎。作者認為,神話傳承的歷史就是深化被不斷闡釋的歷史,闡釋發(fā)生在不同的層面(結構和意向等),并導致了神話敘事的體裁演變(傳說化、故事化甚至論理化)和功能分化;或者繼續(xù)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權力話語、或者使主體獲得了虛構和想象的權利。在指出古老神話(即神圣敘事——真實性信仰之最高形式)的現代命運(其中之一為神話敘事的論理化)以后,作者暗示了現代神話學之“后現代”轉換的可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