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人們開始討論音樂是如何產生的之前,音樂就產生了。有人甚至認為,音樂先于人類的言語而誕生——當原始人類為驅趕大自然帶來的恐懼感而呼喊時,當他們圍繞獵獲物手舞足蹈并且發(fā)聲伴奏時,當他們在勞作中叫出協(xié)力的號子時……但重要的不是音樂到底是怎樣出現(xiàn)的,而是音樂是怎樣成為人類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的影響性力量的。除了純粹的欣賞與娛樂功能,音樂在生產、教育、宗教、戰(zhàn)爭、醫(yī)療、競技、商業(yè)、禮儀、交流、修養(yǎng)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強大的功用,其發(fā)展最終導致這樣一個事實的出現(xiàn):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對音樂知識(當然也包括音樂史知識)的把握,成了人們進入主流社會的基礎臺階。一部完整的世界音樂史當然不該缺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大洋洲的內容,同理,一部比較全面的音樂史似乎還應有關于指揮家、演奏家、歌手或樂器之類的事跡。倘若以此衡量,《音樂的歷史》的確不盡理想,然而事實都是,這一有所欠缺的版本很可能是一部更有吸引力的音樂史。這冊以圖片見長的音樂史讀物中,作者調動了盡量豐富的感性元素,簡潔而不失周到地敘述了西方音樂(核心是古典音樂)的由來與嬗變——其根源于東方的美索不達米亞的事實、其從鄙俗步入教堂的“神圣化”過程、其從宮廷走向民間的“復興”演化、其終于成為人類主流音樂模式的原由……一系列決定了音樂發(fā)展走向的名人們的創(chuàng)作生涯和命運——在書中給出的中東傳統(tǒng)、猶太性吟唱、基督教堂圣詠、世俗牧歌、文藝復興新調、巴洛克曲式、古典樂章、新浪漫主義潮流等環(huán)環(huán)相銜的時空坐標上——凸顯得更為真切而生動。一系列決定了音樂發(fā)展走向的名人們的創(chuàng)作生涯和命運——在書中給出的中東傳統(tǒng)、猶太性吟唱、基督教堂圣詠、世俗牧歌、文藝復興新調、巴洛克曲式、古典樂章、新浪漫主義潮流等環(huán)環(huán)相銜的時空坐標上——凸顯得更為真切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