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光纖測試設備的選擇
1. 1 網絡概述
1. 2 選定光纖測試設備的供貨商
1. 3 測試設備的選擇
1. 4 西康光時域反射儀(Siecor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 OTDR)
1. 5 光學光源
1. 6 光學功率表
1. 7 便攜式功率表
1. 8 smallTALK光纖通信儀
1. 9 小結
第2章 解決網絡問題的首選工具
2. 1 概述
2. 2 電氣測試設備(Tektronix示波器)
2. 3 溫度計(Fluke公司)
2. 4 網線測試儀(Microtest公司)
2. 4. 1 2通道注入極+/2通道注入極(2-Way Injector+/2-Waylnjector)
2. 4. 2 超級注入極+/超級注入極(Super Injector+/SuperInjector)
2. 4. 3 掃描器顯示約定
2. 4. 4 光纖認證儀
2. 5 因特網協議分析儀:WAN和LAN(惠普Hewlett-Packard)
2. 5. 1 進行WAN分析的類型
2. 5. 2 WAN分析
2. 5. 3 軟硬件處理
2. 5. 4 WAN協議及所支持的技術
2. 5. 5 因特網協議分析儀示例顯示
2. 5. 6 LAN式因特網協議分析儀
2. 6 網絡通信軟件(Seattle Lab)
2. 7 小結
第3章 有效地完成網絡故障處理的必備知識
3. 1 網絡拓撲
3. 1. 1 總線拓撲
3. 1. 2 星型拓撲
3. 1. 3 環(huán)型拓撲
3. 1. 4 樹型拓撲
3. 2 網絡介質
3. 2. 1 硬介質
3. 2. 2 軟介質
3. 3 物理通信鏈接設置
3. 4 信號特性
3. 4. 1 信號類型
3. 4. 2 信號發(fā)送方法
3. 4. 3 信號發(fā)送特性
3. 4. 4 模擬和數字的共同點
3. 4. 5 波形
3. 5 在排除網絡故障中如何使用數據表示
3. 5. 1 二進制
3. 5. 2 十六進制
3. 5. 3 二進制到十六進制的轉換
3. 6 傳輸特性
3. 6. 1 異步傳輸
3. 6. 2 同步傳輸
3. 6. 3 如何說明帶寬
3. 6. 4 如何說明信道容量
3. 6. 5 串行傳輸
3. 6. 6 并行傳輸
3. 6. 7 單工傳輸
3. 6. 8 半雙工傳輸
3. 6. 9 全雙工傳輸
3. 7 調制技術
3. 7. 1 調幅
3. 7. 2 移頻鍵控調制
3. 7. 3 差分相移鍵控調制
3. 7. 4 移相鍵控調制
3. 8 編碼技術
3. 8. 1 流行接口標準
3. 9 多路復用
3. 9. 1 頻分多路復用
3. 9. 2 時分多路復用
3. 9. 3 多路復用器的類型
3. 10 測量帶寬
3. 10. 1 位率
3. 10. 2 波特率
3. 10. 3 實際帶寬測量
3. 11 信號傳輸
3. 12 小結
第4章 如何進行網絡設備故障檢修
4. 1 裝置概述
4. 2 設備概述
4. 2. 1 中繼器
4. 2. 2 網橋
4. 2. 3 路由器
4. 2. 4 橋接路由器
4. 2. 5 服務器
4. 2. 6 網關
4. 2. 7 協議相關設備
4. 3 中繼器詳述
4. 3. 1 如何連接中斷器
4. 3. 2 單端口中繼器
4. 3. 3 多端口中繼器
4. 3. 4 智能中繼器
4. 3. 5 光學中繼器
4. 3. 6 總結
4. 4 網橋詳述
4. 4. 1 網絡操作
4. 4. 2 網橋操作
4. 4. 3 功能優(yōu)勢
4. 4. 4 網橋功能
4. 4. 5 利用協議檢查網橋
4. 4. 6 網橋位置分析
4. 4. 7 源路由和透明網橋
4. 4. 8 有關網橋的總結
4. 5 路由器技術
4. 5. 1 路由器技術功能
4. 5. 2 路由器如何工作
4. 5. 3 路由器的相關性
4. 5. 4 路由器如何實現
4. 5. 5 路由類型
4. 5. 6 路由器的好處
4. 5. 7 多協議路由器
4. 5. 8 路由器總結
4. 6 網關
4. 6. 1 網關操作
4. 6. 2 網關的技術細節(jié)
4. 6. 3 SNA-TCP/IP網關
4. 6. 4 網關使用
4. 6. 5 網關的工作總結
4. 7 服務器實現
4. 7. 1 功能
4. 7. 2 文件服務器
4. 7. 3 通信服務器
4. 7. 4 自動波特率選擇
4. 7. 5 線路調節(jié)
4. 7. 6 均衡器
4. 7. 7 調制信息
4. 7. 8 打印服務器
4. 7. 9 終端服務器
4. 7. 10 總結
4. 8 網絡故障處理技術
4. 9 小結
第5章 故障檢定術語和參考信息
5. 1 電氣術語
5. 2 實用信息
5. 2. 1 導線
5. 3 xDSL術語
5. 4 光纖術語
5. 5 重要的因特網事件
5. 6 如何使用因特網故障檢定工具
5. 6. 1 術語
5. 6. 2 關于因特網主機和域的信息
5. 6. 3 兩個重要工具
5. 6. 4 用戶數據庫查找工具
5. 6. 5 信息服務器
5. 7 萬維網
5. 7. 1 術語
5. 7. 2 HTTP操作
5. 7. 3 統一資源標識符(URI)
5. 7. 4 通用語法
5. 7. 5 HTTP URL
5. 7. 6 10個狀態(tài)碼的定義
5. 7. 7 統一資源定位符(URI)
5. 7. 8 在Web上的用戶目錄
5. 7. 9 可通過Web獲得的其他服務
5. 8 因特網討論組和新聞組
5. 8. 1 因特網討論組
5. 8. 2 如何找到討論組和新聞組
5. 8. 3 因特網文件
5. 9 請求注解(RFC)
5. 9. 1 因特網標準(STD)
5. 9. 2 供參考文檔(FYI)
5. 9. 3 最佳當前實踐(BCP)
5. 9. 4 RARE技術報告
5. 9. 5 瀏覽因特網
5. 9. 6 與因特網相關的首字母縮寫詞和縮寫語
5. 9. 7 注釋
5. 10 TELNET選項
5. 11 小結
第6章 解決網絡的電氣問題
6. 1 電氣基礎
6. 1. 1 場所布線
6. 1. 2 諧波
6. 1. 3 地線
6. 2 如何計算電力需求
6. 2. 1 設備種類及列表
6. 2. 2 特殊運算及UPS的要求
6. 3 電源保護類型
6. 3. 1 防振器
6. 3. 2 穩(wěn)壓器
6. 3. 3 非正常斷電供應系統(UPS)
6. 3. 4 發(fā)電機
6. 3. 5 開關裝置
6. 4 在哪里進行電氣測試
6. 5 故障診斷問題
6. 6 小結
第7章 網絡故障排除事例分析:第1部分(通用)
7. 1 部件概述
7. 2 電氣基礎設施
7. 3 銅質布線設施
7. 4 光纖主干(西康)
7. 5 架裝外殼(Great Lakes Cabinets公司)
7. 6 網絡UPS(Liebert)
7. 7 網絡主干(XYLAN)
7. 7. 1 OmniSwitch萬無一失的特性
7. 7. 2 交換模塊
7. 8 網絡打印機(IBM)
7. 8. 1 作者評論
7. 9 通信服務器(Chase Research)
7. 9. 1 特性總結
7. 9. 2 應用
7. 9. 3 體系結構
7. 9. 4 性能
7. 9. 5 安裝簡單
7. 9. 6 可靠性
7. 9. 7 終端和打印機
7. 9. 8 遠程訪問
7. 9. 9 調制解調器池
7. 9. 10 網絡路由
7. 9. 11 安全
7. 9. 12 管理
7. 9. 13 IOLAN+和撥出能力
7. 9. 14 技術標準
7. 10 xDSL路由器(Cayman System)
7. 10. 1 下一代的因特網訪問
7. 10. 2 CaymaM產品
7. 10. 3 服務和支持
7. 10. 4 未來產品
7. 10. 5 概述
7. 10. 6 HDSL和SDSL
7. 10. 7 ADSL
7. 10. 8 透明的因特網訪問
7. 10. 9 內部安全和跨平臺管理
7. 10. 10 高性能支持
7. 11 網絡通信軟件(Tactical Software)
7. 11. 1 COM/IP如何工作
7. 12 網絡郵件和支持軟件(Seattle Lab)
7. 13 介質轉換器和特殊網絡設備(TELEBYTE)
7. 13. 1 TELEBYTE短距離調制解調器和線路驅動
7. 13. 2 光纖產品
7. 13. 3 多路復用器
7. 13. 4 接口轉換器
7. 13. 5 隔離設備
7. 13. 6 LAN產品
7. 13. 7 測試設備
7. 13. 8 端口共享
7. 13. 9 雷電和浪涌保護
7. 13. 10 DIN干線安裝產品
7. 13. 11 WAN產品
7. 13. 12 軟件
7. 13. 13 XDSL
7. 13. 14 插件盒
7. 13. 15 T1/E1產品
7. 13. 16 技術參考
7. 14 網絡存儲設備倉(SMS數據產品集團)
7. 14. 1 S70028系列(Millennia Series S70028)
7. 14. 2 NETower forWindows NT
7. 14. 3 SMS AXIS StorPoint連接模塊
7. 14. 4 RAZD:S700HAD
7. 15 DiscPort PRO和DiscView PRO軟件(Microtest)
7. 15. 1 DiscPort PRO XL
7. 15. 2 DiscPort PRO和CD共享
7. 16 網絡電纜測試器(WaveTek LANPro XL, Lantek Pro)
7. 16. 1 電氣特性
7. 16. 2 環(huán)境特性
7. 16. 3 機械特性
7. 17 網絡服務器(IBM Netfinity 7000)
7. 17. 1 標準特性
7. 17. 2 Netfinity Manager
7. 17. 3 硬件和軟件信息
7. 17. 4 信息小結
7. 18 Microsoft Windows 95和98
7. 19 Microsoft Windows NT
7. 20 商業(yè)平臺計算機(IBM)
7. 21 遠程工作站(IBM ThinkPads)
7. 22 網絡集線器(3Com USRobotics)
7. 23 多媒體部件(創(chuàng)通)
7. 24 以太網和SCSI適配器(Adaptec有限公司)
7. 24. 1 可伸縮性
7. 24. 2 靈活配置
7. 24. 3 彈性. 冗余連接
7. 24. 4 全雙工模式
7. 24. 5 針對性能的設計
7. 25 網絡安全和病毒防護軟件(McAfee)
7. 25. 1 VirusScan
7. 25. 2 Desktop Security Suite
7. 25. 3 Commuter
7. 25. 4 QuickBackup
7. 25. 5 Service Desk
7. 25. 6 NetShield
7. 25. 7 WebScan
7. 25. 8 PCCrypto
7. 25. 9 其他McAfee產品和信息
7. 26 網絡磁帶驅動器(SONY)
7. 27 計算機電纜(Belkin)
7. 28 紅外網絡接口
7. 29 電源保護
7. 30 小結
第8章 網絡故障排除事例分析:
第2部分(如何制定基準)
8. 1 如何制定網絡的基準
8. 2 電氣和環(huán)境方面
8. 2. 1 電氣方面
8. 2. 2 周圍環(huán)境
8. 3 銅介質網絡結構
8. 4 光纖主干部件
8. 4. 1 部件檢查
8. 4. 2 要理解的標準
8. 4. 3 光纖測量
8. 4. 4 西康光學時間區(qū)域反射器(OTDR)信息
8. 5 作者的光纖主干實現
8. 6 網絡分析器〔Internet Advisor(惠普)〕
8. 6. 1 怎樣建立網絡基準
8. 7 網絡不間斷電源(UPS)
8. 7. 1 標準
8. 7. 2 系統描述(操作模式)
8. 7. 3 系統運行要求
8. 7. 4 環(huán)境條件
8. 7. 5 用戶文檔
8. 7. 6 保修
8. 7. 7 質量保證
8. 7. 8 產品組裝
8. 7. 9 產品布線
8. 7. 10 產品箱
8. 7. 11 產品冷卻
8. 7. 12 組件
8. 7. 13 顯示與控制
8. 7. 14 在線電池檢測
8. 7. 15 遙控緊急電源關斷(REPO)
8. 7. 16 旁路(在3. 5~6. 0kVA UPS模塊上可選)
8. 7. 17 內部電池
8. 7. 18 輸出負載模塊
8. 7. 19 UPS附件(可選組件)
8. 7. 20 現場質量控制
8. 7. 21 單元啟動和現場位置測試
8. 7. 22 工廠的現場維護
8. 7. 23 UPS維護培訓
8. 7. 24 維護合同
8. 7. 25 Liebert公司產品符合2000年問題要求的聲明
8. 7. 26 產品承諾
8. 7. 27 現場訪問控制和2000年問題承諾
8. 8 網絡計算機
8. 9 遠程工作站(IBM ThinkPads)
8. 10 怎樣建立數據通信基準
8. 10. 1 網絡集線器
第9章 網絡故窿排除事例分析:
第3部分(如何建立基準)
9. 1 網絡基準的組成部分
9. 2 如何建立網絡服務器基準
9. 2. 1 服務器一般信息
9. 2. 2 網絡服務器基準報告
9. 2. 3 命令行產生的基準
9. 3 網絡存儲塔
9. 3. 1 Millennia系列中的S70028型存儲塔
9. 3. 2 用于Windows NT的NETower
9. 3. 3 SMS AXIS STORPOINT連接模塊
9. 3. 4 冗余磁盤陣列(RAID):S700HDA
9. 3. 5 DiscPort PRO XL
9. 3. 6 Silo-1配置文件
9. 3. 7 Silo-2配置文件
9. 4 如何建立郵件服務器的基準
9. 4. 1 郵件服務器系統基準報告
9. 4. 2 基準信息的NET命令
9. 4. 3 郵件服務器協議分析
9. 5 小結
第10章 ADSL技術
10. 1 網絡及ADSL綜述
10. 2 系統參考模型與術語
10. 3 ATM over ADSL建議
10. 3. 1 功能模塊定義
10. 3. 2 ATM層功能
10. 3. 3 ADSI over ATM傳輸
10. 3. 4 信道化
10. 3. 5 協議
10. 4 ADSI成幀和封裝標準:分組模式
10. 4. 1 ADSL論壇參考模型
10. 4. 2 分組模式參考框圖
10. 4. 3 要求的術語
10. 4. 4 ATM第5適配層的術語及縮寫
10. 4. 5 RFC l662模式
10. 4. 6 類HDLC中的PPP成幀
10. 4. 7 幀用戶網絡接口(FUNi)模式
10. 4. 8 地址分配
10. 4. 9 實現要求
10. 4. 10 分組格式
10. 4. 11 參考
10. 5 網絡演進
10. 5. 1 方案說明
10. 5. 2 影響向ADSL演進的因素
10. 5. 3 演進選項分類
10. 5. 4 演進選項關系概覽
10. 5. 5 通過話帶(voiceband)調制解調器到ADSL調制解調器的因特網接入
10. 5. 6 通過ADSL的因特網接入
10. 5. 7 從提供線對增益的POT到ADSL
10. 5. 8 基于中心局(CO)ADSL-to-NGDLC的ADSL
10. 5. 9 從ISDN到ADSL的因特網接入
10. 5. 10 ATM網絡中的ADSL:從僅因特網接人到完全服務
10. 5. 11 LAN仿真(LANE)
10. 5. 12 從通過IP的僅因特網接入服務的ADSL到通過ATM的完全服務集的ADSL
10. 5. 13 從通過IP僅因特網接入的ADSL到僅通過IP的完全服務集接入的ADSL
10. 5. 14 從ADSL服務傳送到VDSL服務傳送
10. 5. 15 從ATM ADSL到ATMVDSL
10. 5. 16 從TCP/IP ADSL到ATM VDSL
10. 5. 17 從基于GDLC的ADSL到基于ONU的ADSL/VDSL
10. 5. 18 從為居民服務的VDSL到為企業(yè)服務的VDSL
10. 5. 19 從為商業(yè)服務的ADSL到為居民服務的ADSL
10. 5. 20 從ADSL加POTS到ADSL加第二根線POTS
10. 5. 21 從FTTN和長距離VDSL到FTTK和短距離VDSL
10. 5. 22 從FTTN/FTTK和VDSL到FTTH
10. 5. 23 從用于因特網接入的HDSL到用于因特網接入的ADSL
10. 5. 24 從用于因特網接入的IDSL到用于因特網接入的ADSL
10. 5. 25 工作組中做出貢獻的成員
10. 6 ADSL網絡組成要素
10. 6. 1 簡介
10. 6. 2 參考模型
10. 6. 3 網絡管理框架
10. 6. 4 網絡管理元素
10. 6. 5 未來考慮的特征
10. 6. 6 ADSL網絡要素術語
10. 6. 7 ADSL網絡要素參考材料
10. 7 基于SNMP的ADSL LINE MIB
10. 7. 1 簡介
10. 7. 2 ADSLLINE MIB和其他標準MIB之間的關系
10. 7. 3 MIB中使用的約定
10. 7. 4 計數器. 間隔存儲桶和門限
10. 7. 5 簡檔
10. 7. 6 捕獲
10. 7. 7 ASN. 1 MIB
10. 8 ADSL的接口和系統配置:用戶宅基
10. 8. 1 簡介
10. 8. 2 有關ADSL用戶宅基的縮寫和標準
10. 8. 3 其他標準組或論壇的相關工作
10. 8. 4 目標應用與系統含義
10. 8. 5 ATU-R/分離器安裝
10. 8. 6 POTS分離器
10. 8. 7 不實施POTS服務的ATU-R
10. 8. 8 U-R. POTS-R和U-R2接口
10. 8. 9 T-SM接口
10. 8. 10 信號規(guī)范
10. 8. 11 ISO接口和連接器
10. 8. 12 發(fā)展中的宅基分布網絡
10. 9 FUNI模式傳輸的缺省VPI/VCI地址:分組模式
10. 9. 1 簡介
10. 9. 2 VPI/VCI分配
10. 9. 3 數據傳輸
10. 9. 4 專用的信道
10. 9. 5 幀層管理信道
10. 9. 6 參考資料
10. 10 DMT和CAP ADSL線路編碼的信道化:分組模式
10. 10. 1 簡介
10. 10. 2 離散多音頻(DMT)PMD細節(jié)
10. 10. 3 無載波AM/PM(CAP)PMD規(guī)范
10. 10. 4 參考資料
10. 11 ADSL接入網絡的要求和參考模型
10. 11. 1 介紹
10. 11. 2 SNAG術語
10. 11. 3 修改歷程
10. 11. 4 目標應用
10. 11. 5 ADSL體系結構要求
10. 11. 6 安全性
10. 11. 7 參考資料
10. 12 具有開遂道和服務選擇的端到端分組模式體系結構
10. 12. 1 簡介
10. 12. 2 參考圖表
10. 12. 3 要求
10. 12. 4 參考資料
10. 13 小結
第11章 為通信服務器和xDSL路由器建立基準
11. 1 邏輯圖
11. 2 網絡功能
11. 3 Chase服務器功能
11. 3. 1 IOLAN+特性
11. 3. 2 應用于Windowe NT的IOLAN+撥出特性
11. 3. 3 IOLAN技術規(guī)范
11. 4 如何建立通信服務器的基準
11. 4. 1 調制解調器跟蹤信息
11. 5 Cayman HDSL路由器功能
11. 6 如何為通信服務器和HDSL路由器建立基難
11. 7 小結
第12章 建立網絡交換機基準
12. 1 XYLAN網絡交換機
12. 1. 1 OmniSwitch信元交換模塊
12. 1. 2 虛電路
12. 1. 3 帶有輸出控制的動態(tài)輸入緩沖
12. 1. 4 服務質量(QoS)
12. 1. 5 部分分組丟棄(PPD)以及隨機早期檢測(RED)
12. 1. 6 二元漏桶(Dual leaky bucket)
12. 1. 7 可用比特速率流量
12. 1. 8 高速模塊
12. 1. 9 交換機安全
12. 2 用戶接口
12. 2. 1 主菜單命令
12. 3 OmniSwitch switchwide命令
12. 3. 1 命令概要菜單
12. 4 如何顯示基本系統信息
12. 4. 1 系統菜單
12. 4. 2 如何顯示機架概要
12. 4. 3 域描述
12. 5 作者網絡中的OmniSwitch實現
12. 6 以太網接口
12. 7 FDDI接口
12. 8 令牌環(huán)接口
12. 8. 1 自動速度檢測
12. 9 ATM接口
12, 10 如何察看系統統計信息
12. 10. 1 統計信息描述
12. 10. 2 系統復位次數
12. 11 如何獲得基推參考信息
12. 12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