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老上海電影的畫冊,其實也就是一本舊中國電影的畫冊,因為在那個年代,電影集中在上海,只是偶然在北京、廣州等地拍攝過少數(shù)影片。抗戰(zhàn)年代,雖然在重慶也建立過電影制片廠,但是拍攝的影片也很少,很難說它們在電影藝術上有什么獨特的創(chuàng)造,因此,看了這本老上海電影的畫冊,也就基本上可以了解舊中國電影走過的道路。舊上海電影從初創(chuàng)到成熟,前后經歷了半個世紀,到了三四十年代,則創(chuàng)造了中國電影的第一個輝煌時期,并在世界電影的發(fā)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從這本電影畫冊的一個個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電影人的艱辛歷程。我們都知道,電影是從國外引進的。但是,從開始把一個個活動人的形象搬上銀幕,到后來把它當作文化創(chuàng)造,成為我們民族展示自己精神活動的藝術世界,這中間,確是投入了我們中國電影人自己的無限心血。因此,現(xiàn)在當我們打開這本畫冊時,也就切切不可因為看到先行者的稚拙而有任何不敬的,心情。當然,人們的觀念都在變化,思想都在進步,對藝術的要求都在不斷提高。我們今天絕不會滿足于當初把文明戲搬上銀幕、日常上映鴛鴦蝴蝶派的戲文和武俠神怪故事的現(xiàn)象,而且對此還會提出批評。但是,再一細想,這不過是歷史的過程,人們就是這樣從幼稚走向成熟,我們不可苛求太過。例如歐陽予倩、洪深、田漢這樣的藝術大家,他們也是經歷了迷惘、彷徨,然后才逐漸把握到藝術真諦。我們對于這一切,還是要有一個清醒的歷史態(tài)度,多多考慮他們對中國電影所作出的貢獻。如果說,我們要真正從歷史吸取什么經驗的話,那么,第一,對于那些不該再去重復的現(xiàn)象,我們應該努力防止;第二,對于那些應該加以弘揚的藝術精神,絕不可以讓其失落。這樣,這本畫冊捧在手中,我們就會更加感到它的一份重量。畫冊介紹了二十多位導演和七十多位演員的藝術成就,他們都是我很熟悉的人物,其中很多也是我崇敬的對象。還是從孩子時代起,我就把他們記在心中。張石川是突出的一個,他導演的影片我看過許多。當然,今天看來,他屬于思想滯后的人,商人氣息很濃。但是,如果把他放在中國電影的初始階段來考慮,他逐步使電影有一個完整的敘事形式,在觀眾中間培養(yǎng)起興趣,這些方面他還是發(fā)揮了作用的。尤其不可忘卻的是鄭正秋。在那個年代,他就具有反封建的思想,拍攝了揭露買賣婚姻的《難夫難妻》這部短片,并在當時中國電影的初始階段,拍攝了為數(shù)眾多的有關婦女命運的影片,他們使民族電影在中國土地上開始扎下根來,對中國電影的發(fā)展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貢獻,對于他們的業(yè)績,我們絕不可以忽視。當然,使我們的電影真正能夠展開翅膀,得以在藝術的天空自由翱翔,則是“五四”文化運動的深刻影響。因為有了這樣一批富有先進思想的文化人投入了電影,中國電影才真正輸入了新的血液,開始舉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幟?,F(xiàn)在,當我們把這些先后攝制的電影畫面加以對照,會立即感到它們之間不同的生活氣息、藝術氣息。同時,當我們看到一些著名的演員跨步從前者走向后者,我們也立即會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一種新的藝術光彩。女演員阮玲玉便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因為她在《神女》中第一個創(chuàng)造了銀幕上的母性崇高形象,也就使她的名字永留中國電影史冊。中國三四十年代的電影,在不長的時間內便涌現(xiàn)了為數(shù)眾多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確實使我們感到十分驚奇。其實,一個原因,就因為當時的電影真正呼應了時代的要求,發(fā)出了人民的心聲,尤其能夠合乎藝術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了許多具有文化價值的影片,從而使演員們得以施展他們的藝術天賦,發(fā)揮他們的藝術才能。這一點,應該說是歷史留給我們最為珍貴的藝術財富。我們說,讀這本畫冊,要吸取歷史經驗,那么最最不可失落的就是它的文化精神。在那個年代拍攝的些影片,如《神女》、《漁光曲》、《桃李劫》、《風云兒女》、《都市風光》、《迷途的羔羊》、《狂歡之夜》、《夜半歌聲》、《馬路天使》、《十字街頭》以及抗戰(zhàn)勝利后拍攝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江春水向東流》、《天堂春夢》、《萬家燈火》、《麗人行》、《夜店》、《無名氏》、《乙江南》、《小城之春》……確實表現(xiàn)了風光無限好的氣象。那個年代,電影在地下黨夏衍等同志的積極領導下,提出的目標就是讓電影貼近生活,貼近普通百姓,也自然使電影充滿了生活氣息和時代精神。也因為這個緣故,它使中國電影首先開創(chuàng)了新現(xiàn)實主義電影的藝術流派。我深感這本畫冊把這點作為中心記載下來,很有價值,它可以啟迪我們更好地創(chuàng)造中國電影的未來。感謝編者為這本畫冊收集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看了這本畫冊,我好像聽到了我們先行者的腳步聲,他們?yōu)槭澜珉娪傲粝铝斯廨x一頁,也使我們對民族電影更加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