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幸存者,是過往時光的幸存者。已經過去的時光,無論一潭死水,還是風云激蕩,我們將它走過。時光流走,我們留下。我們都是幸存者。小說中,一方面是充滿激變、動感、挑戰(zhàn)的現(xiàn)實;一方面是曾善美比外界永遠慢半拍的心理反應。這兩者之間的相比,構成了“幸存者”的主題。王芫,女,1966年生于北京,1978年至1984年就讀于天津市新華中學。1984年至1988年就讀于北京大學。大學畢業(yè)后先后供職于多家公司。1997年赴美國留學,一年后未學成即歸國。自1990年起開始業(yè)余文學創(chuàng)作。2001年起簽約于北京作家協(xié)會,成為合同制作家。《幸存者》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1991夏天的某一個星期之內。從星期一到星期天,小說的主人公曾善美經歷了一連串的意外。這些意外事件其實都是轉型期社會的典型事件,帶有正邪難辨的色彩。而對曾善美這個剛剛踏入社會的女青年來說,幾乎每一個事件都帶有人生選擇的意味:是放縱還是自制?是忠誠還是背叛?是進取還是墮落?是做一個“好人”,還是做一個“壞人”?曾善美在《幸存者》中的七天,與《圣經》中上帝創(chuàng)世紀的長度相同。她之所以能度過這艱難的七天,并非因為她更堅強更聰明,恰恰可反,是因為她比別人更木訥,更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