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澳大利亞女小說家,192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本書講述的是19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歐美“新女性”的頹廢和墮落時期,女人圍繞投票權等展開了一系列斗爭,從他們身上折射出整個時代的風貌。19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歐美“新女性”的頹廢和墮落時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女人”問題最為炙手可熱的時期,女人圍繞著投票權、教育權、選擇結婚或不結婚的權利、參加戰(zhàn)爭的權利等展示了一系列斗爭,她們代表了一個女性時代的來臨,也預示了新的女性問題到來。從她們身上,可以折射出整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亨利·理查森(HenryRichardson,1870—1946),澳大利亞女小說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莫里斯·蓋斯特》、《成長》及由《幸福的澳大利亞》、《歸途》、《最后的歸宿》組成的三部曲《理查德·馬奧尼的命運》。192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19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歐美“新女性”的頹廢和墮落時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女人”問題最為炙手可熱的時期,女人圍繞著投票權、教育權、選擇結婚或不結婚的權利、參加戰(zhàn)爭的權利等展示了一系列斗爭,她們代表了一個女性時代的來臨,也預示了新的女性問題到來。從她們身上,可以折射出整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本書精選了了從188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這一段時間內關于新女性問題和運動的各種小說、詩歌、日記、書信、小冊子、評論,是對這一時代的最權威、最完整的總結,其中不但涉及當時的文化界和政界的著名女人,而且觸及很多普通女性在這次運動中的喜怒哀樂,是理解19世紀末歐美社會、文化,特別是女性命運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