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的文學創(chuàng)作開始于1932年,到她去世,只有9年的時間。在這短短的9年中,她創(chuàng)作了三部長篇小說《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三本短篇小說與散文合集《跋涉》、《橋》和《牛車子》;另有《商市街》、《蕭紅散文》、《回憶魯迅先生》等三本散文專集,以及一些散見于報刊的作品。蕭紅獨特的創(chuàng)造在于她打破了現代文學中小說通常的敘事模式,創(chuàng)造了一種介于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并以其超常規(guī)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散文化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促進了現代小說觀念的更新,使小說取得另一種特殊意義的存在。蕭紅小說正是以其深沉的悲劇意蘊和獨特的文體風格在我國現代文壇上獨樹一幟,構筑了一個獨具韻味的藝術世界。本作品中編選的小說大多是經較典型的“蕭紅體”作品,其中的《手》和《小城三月》還是她短篇小說中的代表作?!短与y》、《馬伯樂》等幽默的諷剌類作品在蕭紅的創(chuàng)作中并不多見,既是學術界蕭紅研究中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讀者較少閱讀的。但從這些作品中可見蕭紅多方面的創(chuàng)造才能,因此我們也將其選入,作為這一類作品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