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似乎被遺址和出土文物所包圍,急劇增加的材料使我們有應接不暇之感。中國美術史(尤其是宋代以前)的撰寫總是明顯滯后于考古發(fā)掘,每年都有新材料使我們感覺到有修改美術史某些章節(jié)的必要。傳統(tǒng)的繪畫史研究(尤其是宋至清代)逐漸縮小成美術史的一個特定分支,而那些以新材料開辟新領域的美術史家逐漸擺脫了爭取主流認可的邊緣境地。美術史學科呈現出既和其它人文學科交叉而又同時努力尋找自身定位的狀態(tài)。20世紀中國美術史學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與中國考古學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這種聯(lián)系日顯增強的趨勢。近年來,考古學與美術史學由單向的影響提升到良性的互動程序。考古新材料及其支撐它們的考古學給美術史在對象、方法和觀念上都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并由此給后者帶來了轉變與新的發(fā)展機會??脊艑W對中國美術史學的直接影響,不僅表現在實物材料的發(fā)掘與調查成果方面,還體現在方法與觀念的層次方面,并在某種意義上充當了聯(lián)結美術史學與歷史學的橋梁。本文試圖分析這些影響的性質和產生的原因,分析美術史學內部得以接受其影響的因素和學科環(huán)境,及初步涉及本學科進一步發(fā)展和自立的某些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