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人類學的魅力
人類學的理念與方法
我的人類學田野研究生涯
高山族研究
祖靈的庇蔭——南澳泰雅人超自然信仰研究
Anito的社會功能——雅美族靈魂信仰的社會心理學研究
臺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宗教結構系統(tǒng)
華僑研究
馬來亞華人社會的社團組織與領袖形態(tài)
東南亞華僑的本土運動
臺灣漢人的家族與宗族
近代中國家庭的變遷——一個人類學的探討
臺灣漢人家族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適應
臺灣漢族的民間宗教
臺灣民間宗教的現(xiàn)代化趨勢——對彼得柏格教授東亞發(fā)展文化因素論的回應
宗教的社會責任
中國文化的人類學探討
從民間文化看文化中國
社會結構、價值系統(tǒng)與人格構成——中國人性格的社會人類學探討
民間戲曲的文化觀察
和諧與超越——中國傳統(tǒng)儀式戲劇的雙重展演意涵
神話與傳說
寒食與介之推——一則中國古代神話與儀式的結構學研究
端午與屈原——傳說與儀式的結構關系再探
民間文學的人類學研究
少數民族與族群關系
漢化、土著化或社會演化——從婚姻、居住與婦女看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關系
《平閩十八洞》的民族學研究
田野雜記
田野工作縱橫談
喬家大院的大紅燈籠
黃檗緣
師友回憶與序跋
永懷師恩——記受恩于傅斯年先生的一段往事
過溫州街十八巷
凌純聲先生的民族學
寂寞的人類學生涯
《梨園戲藝術史》序
《人類學研究本土化在中國》序說
主要著作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