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攝影藝術老照片(第二十五輯)

老照片(第二十五輯)

老照片(第二十五輯)

定 價:¥42.50

作 者: 劉瑞林主編
出版社: 山東畫報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近代史

ISBN: 9787806036853 出版時間: 2004-06-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shù): 15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片斷:80年前的成都中醫(yī)傳習所/閔蘇1910年,四川省警務處在成都創(chuàng)辦了一個中醫(yī)傳習所——為培養(yǎng)、提高中醫(yī)的業(yè)務水平而設立的一所短期訓練學校。校內(nèi)分補習和傳習兩班。校址在城內(nèi)昭忠祠(今昭忠祠街,玉皇觀東頭,東較場西面。)校長即是省警務處長。補習班學習半年,傳習班一年又半。這張老照片是第一期傳習班畢業(yè)留影。筆者是當日學生,照片保存至今,依稀記得當年情事,記之如下:圖上前排在座的四位是傳習所領導和兩位主要教師,后面兩排是學生。補習班已卒業(yè)離校,這是第一批卒業(yè)的傳習班,共十二人。當年入校,不限年齡。補習班資歷較高;傳習班多是資歷淺,有志學醫(yī),或略有中醫(yī)藥常識的知識青年。學校免費入學,但憑地方推薦,經(jīng)過審核,食宿自理。前排座中,左一是警務處秘書長汪先生,平時不到學校。左三是警務處長王暨英,即當日的省警察廳長,同時兼任該校的校長。平時也不到學校,校政全歸教務長主持。左二張子初,教務長,胡須皓然,一代名醫(yī)。他主講“氣運化合”,理論高深,傳習班學生既少國學根底,更缺理論知識,但因張老師慈祥愷悌,平易近人,對他十分敬仰。他是清末翰林,并無官場習氣??上纳硎啦辉敚F(xiàn)在僅從《成都通覽》(傅樵村著)中還見他的大名,稱其為“知名內(nèi)科”醫(yī)生。右一陳煥圃,清末舉人,曾任羅江縣教諭(相當今之縣教育局長),精通中醫(yī)內(nèi)科,博學多能,也擅長外科,自己配方。他原籍涪陵,清末家住成都廉官公所街,與周孝懷對門居住。周是清末警察總監(jiān),民初巡防軍之亂被人抄家,而陳則因行醫(yī)濟世,為街坊服務多,被鄰近四街(廉官公所、方正街、獅子巷、興禪寺)公推任聯(lián)防團正。家門設立一個方桌,稱作“公口”,民團派人武裝守衛(wèi),未受騷擾。筆者是他戚誼晚輩,又因家貧幼孤,住近鄰里,深知陳的為人處世,醫(yī)道高明。他的客廳內(nèi)懸掛上海彩印的人體解剖圖,也是當年中醫(yī)師家中少見的科學掛圖。陳老師年近花甲,子女七八人,均幼。行醫(yī)多年,每歲暑天必應文殊院佛廟義診施藥的邀請,和十多位當年中醫(yī)名家,間日早晨七至九點在佛院參加義診,不收醫(yī)療費,并由佛堂照處方免費施藥。筆者當年十三四歲,小學畢業(yè),正在謀生擇業(yè)考慮中。連年因陳老戚誼,暑假中也隨他一起到文殊院義診,為他代寫處方,借以熟習一些病狀與處方藥名,觀察得見不少藥物的配合關系,因而在校傳習班中,年齡最小,見聞卻不少了。陳煥圃先生在校講課,多在黑板上寫他對各種病癥的治療方案。他講《雜病》、《藥物》兩科。引證多家醫(yī)案,講他治病經(jīng)驗,學生抄錄收存不少他的經(jīng)驗,效方。后來筆者從一位同學處看到他的筆記,寫得確實豐富,他受益不淺。三排左一為陳升之。解放后,已五十多歲了,任成都中醫(yī)學院教授。他出生藥店世家,曾任成都縣女中校醫(yī),并任縣男中國文教師。乃弟陳亮清是成都名畫家。不在照片上出現(xiàn)的教師,當年還有二位名家,一是史雋峰,任“色脈微應”課。史曾任滿清道尹。講解言詞犀利,論斷明確。對中醫(yī)斷癥的“望、聞、問、切”,分析起來,頗覺有趣。還有一位何龍舉老師,當日雙目失明,戴一副墨晶眼鏡,不能再用粉筆板書。何老師自著一部《張仲景<傷寒論>注釋》。他講《傷寒論》即以此作講義。但學生們當日都買不起,學生寒士多。他只在答問好的學生中,獎給一冊,也未及全部。他所記得的“湯頭歌”似乎最多,大半是他自己編成。每在講到用藥時,就背誦出來讓學生筆記。至今還記得他的這一印象。圖上學生12人,年齡長幼均有,距今八十多年,只能回憶一位同學,除了筆者(二排左二)當年最小外,估計其余同學,即有存世的也必過了期頤之壽。但愿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科技發(fā)展,中西醫(yī)結合更好,濟世活人,是乃仁術,不要再有筆者這樣坐失良機,老大無成了!還寫幾句“畫蛇添足”的話:陳煥圃醫(yī)師就是本刊第九輯上所載那篇《睹舊照憶故人》中受到巴金先生贊揚、五四運動在成都的一位女先鋒——陳竹影的父親。陳竹影不幸在“文革”中被打入“另冊”,掃過茅廁,兒子在云南一個中學又被燒壞一條腿,嘔血而終。片斷:寬待“對立記憶”/馮克力幾年以前,朱學勤先生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另一種記憶》,記敘了自己在美國南部游歷的所見所感。那次南部之行中,朱先生在不止一處的公共場所見到了紀念南北戰(zhàn)爭時南部叛軍總司令李將軍的雕塑,甚至在當?shù)刂菡O立的南北戰(zhàn)爭紀念館里,其對南北戰(zhàn)爭的描述,也是南方軍民如何英勇抵抗北方的入侵。這讓朱先生深感驚詫。因為對南北戰(zhàn)爭,在美國似乎也早有定論:北方代表的是正義與進步,而南方則相反。南部的美國人怎么能如此公然地來呈現(xiàn)自己完全對立的記憶?而且奇怪的是,居然沒有誰出來制止。當然,朱先生從這些事里最終所感悟到的,是美國社會和文化的多元性,他進而指出:“一個民主的社會,應該從多元的記憶開始?!敝煜壬倪@篇文章,當初發(fā)表時我并沒有看到,是一位朋友最近才介紹給我的。起因是,我所在的城市正在大興土木,修建一座大型陳列館,以紀念國共內(nèi)戰(zhàn)期間發(fā)生在這里的一場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戰(zhàn)役。有一天我們一起從紀念館的建設工地前走過時,這位朋友說道,將來在這個館里應該將國共雙方對這場戰(zhàn)役的描述一起陳列出來,以便后人能更全面地了解這段歷史。她的奇思怪想,令我甚感詫異。她說,這不是她的什么“創(chuàng)見”,于是便提到了朱先生的這篇文章。其實,所謂“創(chuàng)見”云云,那位朋友也不過是隨口一說,畢竟我們與美國有著不同的文化和傳統(tǒng)。誰都知道,有些東西在有些時候是很難逾越的。不過,圃于我們特殊的國情,即使不便像美國人那樣將“對立記憶”做大張旗鼓的陳列,但哪怕僅僅是為了還原歷史,容納并寬待對立記憶的存在,也當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吧。這點顯而易見的智慧,我們實在沒有理由輕易放棄掉?!独险掌芬嗳弧?/div>

作者簡介

暫缺《老照片(第二十五輯)》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徐宗懋  李友邦與臺灣義勇隊
     一位因國共紛爭無端蒙難的民族英雄,一段塵封了半個世紀的抗日詩史……
   沛力  話說“土改”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農(nóng)業(yè)國,一直被人多地少的矛盾所困擾,圍繞上地制度的變革,構成了20世紀中國社會革命的焦點……
   陳必大  欲辨真義已忘言
     他是陳布雷的女婿,又是共產(chǎn)黨在國統(tǒng)區(qū)“第二條戰(zhàn)線”的領導成員;他坐過國民黨的黑牢,解放后也曾被勞改;他管理過最高學府,也教過農(nóng)民的孩子……
   傅國涌 蔡鍔與袁世凱
     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中,只有他拿著槍說出了如此堅定的、帶人氣的話:“為國民爭人格”……
   智效民  想起冀貢泉
   王芝琛  我的鄰居陳永貴
   王真揚  舉人鄰居
   張建國 張軍勇  從“行政長官”到“太傅”
     提起莊士敦,中國人對他的了解大部源自他給溥儀當過老師,而他供職英屬威海衛(wèi)行政公署長達16年的經(jīng)歷,卻鮮為人知……
   范用  父親
   陳亞先  杭州頭發(fā)巷一號
     民國年間,一個小職員之家清貧而溫馨的日常生活……
   魯芝  穿老山鞋的大學生
   潘乃谷  從父親的土家族研究說起
   金聯(lián)波  一張揉皺的照片
   胡志遠  首次登上山海關
   史耀增  鄉(xiāng)村小學生的春游
   阿玲  親情歲月
   述弢  斯大林之死
   閔蘇  80年前的成都中醫(yī)傳習所
   沈君  辛亥年清新軍軍服的顏色
   馮克力  寬待“對立記憶”
   封二 小活佛與他的法師(孫明經(jīng)) 中插 從“行政長官”到“太傅”(張建國 張軍勇) 封三顧影(方霖) 吳金鼎先生史跡小識及其他(袁永明) 1937年的“特別快車”(孫建三)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