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短波通信的基礎知識
l—l 短波傳播的形式
一. 地波傳播形式
二. 天波傳播形式
l—2 短波電離層傳播的基本特性
一. 最高可用頻率(MUF)
二. 傳輸模式
三. 多徑傳播
四. 衰落
五. 相位起伏(多普勒頻移)
l-3 無線電干擾
一. 大氣噪聲
二. 人為噪聲
三. 電臺干擾
1-4 短波電離層反射信道的數學表述和統計特性
一. 信道表述的基本方法
二. 短波信道快乘性干擾的表述
三. 短波信道的統計特性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短波單邊帶通信技術
2—l 短波通信的常用調制方式
2—2 單邊帶通信的基本概念
一. 帶邊帶通信傳輸消息的機理
二. 單邊帶信號的特點
三. 單邊帶調制的分類及其符號表示
2-3 單邊帶通信系統的組成及其基本原理
一. 單邊帶發(fā)射機的基本原理
二. 單邊帶接收機的基本原理
2—4 單邊帶通信系統的設計考慮
一. 單邊帶信號功率放大器的失真分析
二. 單邊帶信號解調器的失真分析
三. 單邊帶接收機線性系統的失真分析
四. 單邊帶通信系統的收發(fā)不同步所產生的失真分析
五. 單邊帶接收機的設計原則
2—5 單邊帶通信設備舉例
一. 某型單邊帶電臺的主要性能指標
二. 某型單邊帶電臺的基本組成和主要電路的工作原理
三. 電臺頻率預置和控制
2—6 壓縮擴張單邊帶通信系統
一. 話音信號的壓縮
二. 話音信號的擴張
三. 采用壓縮擴張技術對改善語言通信質量的分析
四. 壓縮擴張單邊帶通信系統的通信質量和可通率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短波信道傳輸數據信號
3—l 短波信道對數據傳輸的影響
一. 慢. 非選擇性瑞利衰落的含義和條件
二. 慢. 非選擇性瑞利衰落下各種常用鍵控制度誤碼率的計算
三. 在短波數據傳輸系統中抗多徑和抗衰落的主要措施
3—2 時頻組合調制
一. 時頻調制的定義
二. 時頻調制最佳接收機的結構
三. 二時二頻制的性能分析
四. 時頻調制的編碼原則
3—3 分集接收技術
一. 分集接收的基本概念
二. 各種分集方式的基本原理
三. 各種合并方式的基本原理
四. 數字分集接收系統的性能分析
3—4 差錯控制技術
一. 在短波通信線路上采用差錯控制的必要性
二. 短波通信線路中出現差錯的特點和編碼信道的模型
三. 差錯控制方式
四. ARQ系統
五. FEC系統
六. 差錯控制系統的編碼增益
3—5 傳輸高速數據信號的調制技術
一. 傳輸高速數據的并行體制
二. 傳輸高速數據的串行體制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短波通信線路的設計
4—1 短波通信線路設計的任務和步驟
4—2 頻率預測
一. 短波天波通信的頻率為什么要預測
二. F±2層最高可用頻率的預測
三. E層最高可用頻率的預測
四. 工作頻率的選擇
4—3 短波信道的傳播損耗
一. 自由空間傳播損耗
二. 電高層吸收損耗
三. 地面反射損耗
四. 額外系統損耗
4—4 接收端的噪聲功率
一. 地球上大氣噪聲的分布圖
二. Fam的頻率分布圖
三. 大氣噪聲隨機變化特征值的頻率分布圖
四. 舉例
4—5 接收機輸入端的最小平均信噪比
4—6 天線型式和天線增益
4—7 舉例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五章 高頻自適應通信
5—l 高頻自適應在短波通信中應用的必要性
5—2 高頻自適應通信的概念和實現方法
一. 高頻自適應通信的概念
二. 實現頻率自適應的方法
三. 頻率自適應的分類
5—3 實時信道估值(RTCE)的基本原理
一. 實時信道估值的定義和展開
二. 電離層脈沖探測RTCE
三. 電離層啁瞅探測RTCE
四. 干擾的測量
五. 切克探測RTCE
5—4 高頻自適應通信系統
一. 高頻自適應自動無線電的由來
二. 高頻自適應自動無線電的概念
三. RF—7100系統自適應通信系統的介紹
5—5 其它高頻自適應系統的介紹
一. 高頻速率自適應通信系統
二. 時間分集. 信道自動切換混合自適應系統
三. 自適應調零天線陣
5—6 高頻無線電通信的未來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