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春天》于1972年-1977年間陸續(xù)譯為中文,開首的幾章曾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學術刊物 “環(huán)境地質與健康”上登載過,全書于1979年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20年后的今天,我們高興地看到,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吳國盛先生及吉林人民出版社的協(xié)同努力下,這本書得以納入《綠色經典文庫》再版。我們衷心希望,這本彪炳史冊的著作為中國環(huán)境保護事業(yè)帶來的啟迪和推動,能夠繼續(xù)下去?! 都澎o的春天》1962年在美國問世時,是一本很有爭議的書。它那驚世駭俗的關于農藥危害人類環(huán)境的預言,不僅受到與之利害攸關的生產與經濟部門的猛烈抨擊,而且也強烈震撼了社會廣大民眾。你若有心去翻閱本世紀60年代以前的報紙或書刊,你將會發(fā)現(xiàn)幾乎找不到“環(huán)境保護”這個詞。這就是說,環(huán)境保護在那時并不是一個存在于社會意識和科學討論中的概念。確實,回想一下長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zhàn)”、“征服大自然”,在這兒,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并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人類的這種意識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沒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因為人類文明的許多進展是基于此意識而獲得的,人類當前的許多經濟與社會發(fā)展計劃也是基于此意識而制定的。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第一次對這一人類意識的絕對正確性提出了質疑。這位瘦弱、身患癌癥的女學者,她是否知道她是在向人類的基本意識和幾千年的社會傳統(tǒng)挑戰(zhàn)?《寂靜的春天》出版兩年之后,她心力交瘁,與世長辭。作為一個學者與作家,卡遜所遭受的詆毀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于為人類環(huán)境意識的啟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