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中華文庫序
合作出版中華文庫緣起
編輯說明
作者序
引言:變法之君
第一章 歷史的這一頁
——宋初百年間
一統(tǒng)理想終成畫餅
“先南后北”/兵敗高梁河/三路喪師“不
敢北向”
強化集權守內虛外
收兵權/“各不相知”的官衙/“制其錢谷’
從建功創(chuàng)業(yè)到文治靖國
“為國守財”/文化的復興/專制與開明
歷史開了個玩笑
矛盾與沖突/兩個大惡瘤/毛病在哪里
第二章 山雨欲來
——宋神宗登基前后
“慶歷新政”曇花一現
改革聲浪/范仲淹改革/未酬之志
新政余波
危機依舊/朝臣的呼吁/局部變革
面對危機的新君
新君神宗/“愿二十年口不言兵”/變法
前的舉措
籌劃新法
膽識與方略/尋覓輔弼/君臣相知
第三章 善弈的棋手
——宋神宗與他的大臣們
神宗皇帝的兩只手
五日之中兩翰林/開源與節(jié)流/理財與
言利
熙寧人事一盤棋
“生”、“老”、“病”、“死’、“苦”/新法的切
入點/一顆定心丸
拉開帷幕的風風雨雨
摻沙子/撂挑子/王安石的班底
第四章 熙寧風云
——變法與反變法
熙寧新法
“富國之法”/“強兵之術”/整頓吏治與教育
“富國之法”的“棗核形曲線’
促生產與均賦稅/“抑兼并”:曲線上半端/
寬中間:相對平緩帶/議青苗:曲線下半端
(一)/論免役:曲線下半端(二)/析均輸市
易:曲線下半端(三)
反對新法的潮流
反對新法的四種類型/均輸、青苗之辯/
役法紛爭高峰/根究市易案/王安石辭官
第五章 變法聲中戰(zhàn)事多
——光復雄心與熙寧和戰(zhàn)
神宗面對的戰(zhàn)局
邊疆形勢/西夏諒祚謝罪/種諤戰(zhàn)綏州/
韓琦經略陜西
“三奇副使”開“熙河之役’
“平戎三策”與韓絳鎮(zhèn)邊/“開熙河之役”/
“三奇副使”建奇功
南征北議
章惇招討峒蠻/熊本設計平瀘夷/遼宋疆
界新議/沈括使遼不辱王命/棄地七百
里/平定交趾
第六章 從熙寧到元豐
——演進的歷史與變化的人
皇帝與變法大臣
變革中的皇帝/輔相的悲哀/“傳法沙門”
與“護法善神”/呂惠卿的異向與王安石
的復出
推行新法的阻力
“為與士大夫治天下”/人治與法治/言
天變諷人事
從熙寧到元豐
王安石的政壇余年/君臣離心/皇帝與
太皇太后/淚灑江寧路迢迢
朝綱獨斷與“烏臺詩案”
“三旨相公”/賦詩遭彈劾/蘇軾入獄/群
臣不滿/兩大文豪會金陵
第七章 元豐諸政
——新法深化與官制改革
新法深化及其實效
“富國之法”的調整/“強兵之術”的深化/
財因多而匱乏/嘔心瀝血兵不強
元豐西征陳尸疆場
戰(zhàn)靈州:五路宋軍敗北/失永樂:數十萬
人喪生/夏軍東進宋將死守
元豐改制
官制三弊/改制前的官制微調/元豐官制
改革/改制得失/改制理念
未竟的事業(yè)
傳世的史志/宋神宗與司馬光/“新舊人
兩用之”
第八章 “一變前無古,三登歲有秋’
——留給被搖撼的世界
宏愿余暉
神宗的夢 親子與宗廟建儲陰謀神宗
英年早逝
“老臣他日淚”
王安石之死 蘇東坡的哀思 司馬光奔喪
“元祐更化”
司馬光拜相“元祐更化”“更化”得失
司馬光長眠
長河轉彎處
趙宋大閘 必然與偶然歷史的評判
參考文獻
附錄
表一:《宋神宗在位大事記年》
表二:《宋代歲出入緡錢表》
表三:《宋代銅幣鑄造量表》
表四:《北宋熙寧九年諸路上報司農寺免役錢物收支及應在現在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