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書由長期從事臨床普外科醫(yī)學專家編寫,全書共分四十二章。分別介紹了外科基礎知識和普外科常見病的診斷方法、治療要點、注意事項等;在每個系統(tǒng)疾病前還概要介紹了有關的解剖生理;對近年來開展的普外新技術,如腹腔鏡技術、激光、冷凍、非手術膽道引流等也作了介紹;還編纂了抗菌藥物、激素、化療等應用要略和常用臨床檢驗正常值;并附插圖130余幅。文字精煉,具有全、新、科學、實用的特點。對提高臨床普外技術水平有參考價值,是普外科醫(yī)生和基層外科醫(yī)生攜帶方便、隨時查尋和翻閱的理想工具參考書。片斷:第一章創(chuàng)傷創(chuàng)傷是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癥而導致人群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為中青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毀滅了剛進入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的年輕人生命,給國家、社會、個人帶來沉重的負擔。和平時期意外事故(工、農業(yè)、交通)、社會暴力、自然災害(水災、地震、雪崩、泥石流…)等致傷因素造成機體損傷十分常見,在戰(zhàn)爭中戰(zhàn)傷是醫(yī)療中主要創(chuàng)傷。一、創(chuàng)傷的基本概念(一)分類1.開放性創(chuàng)傷有擦傷,撕裂傷,刺傷,切割傷,砍傷,火器傷。2.閉合性創(chuàng)傷有挫傷、擠壓傷、扭傷、內臟傷、骨折與關節(jié)脫位。(二)名詞概念1.復合傷為兩種以上致傷因子同時或相繼作用于人體引起的損傷。如核爆炸時撞擊及氣浪沖擊,熱力的作用于機體,核沾染同時對人體的損害;或車輛相撞燃燒時,撞擊傷及燒傷相伴作用于機體。2.多發(fā)傷為同一致傷因子損傷到機體不同部位或器官的組織,如交通意外事故傷及傷員的四肢、胸或/和腹部臟器。3.多處傷為致傷因子作用于同一器官,造成的多處損傷,如火器貫通傷造成腸道多處穿孔性損傷。4.穿透傷致傷因子多為火器或投射物,經體表穿入體腔的,如利器刺入,子彈射入腹腔內。根據(jù)程度可分:(1)貫通傷:致傷因子從一側體表進入而從另一側體表穿出,有/無臟器損傷。(2)盲管傷:致傷因子經體表進入組織滯留。5.對沖傷主要指顱腦損傷。機體在運動時,損傷的外力作用于一側顱骨和腦組織,而著力點對側由于顱腦形成空隙,壓力驟然下降,產生負壓而引起的著力點對側的損傷。6.揮鞭樣損傷傷員的后背突然被運動物體所撞擊,頭部則在瞬息間呈現(xiàn)過屈轉為過伸狀態(tài)。引起頸部肌肉、韌帶撕裂,頸椎骨折、脫位,甚至顱腦交界處延髓和高位頸髓的損傷。(三)各類創(chuàng)傷的特點1.火器傷以火藥為武器(槍、炮)造成,分槍彈傷和彈片傷兩類,對機體損害的程度與投射物的動能、形狀有關,可為貫通傷或盲管傷,投射物進入的傷口小而出口大,投射物在體內除造成永久性傷道外,更可因高速產生高壓使傷道周圍組織急劇壓縮、移位、高溫形成比原傷道大數(shù)十倍的暫時性空腔,造成傷道外廣泛性損傷。2.墜落傷高處跌落墜地致傷,受傷組織、部位、器官傷情與墜落時體位、著力點及傳導方向與中途有無阻擋減速、地面狀況(泥、沙、草地、水泥地及有無堆積物)有關。著力于頭部致顱腦外傷,如著力點為下肢則多為跟骨粉碎骨折,外力所傳導造成髖關節(jié)脫位、脊椎、脊髓的損傷。本書前言前言普外科包括腹部外科、外科基礎。它是一門歷史較長的外科基礎學科。在發(fā)展過程中又逐漸衍生出一些獨立的專業(yè)學科,如肝膽外科、肛腸外科、胃腸外科、血管外科、內分泌外科、腫瘤外科和乳腺外科等。外科專業(yè)中,普外科病人和病種的數(shù)量多,急、危重、疑難病也多,在處理病人中需要較廣泛的基礎知識和涉及到有關專業(yè),如婦科、兒科、內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同時,普外科也是其他各個外科專業(yè)醫(yī)生成長必備的基礎學科。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營養(yǎng)學、免疫、器官移植和內鏡技術的發(fā)展,普外科診斷、治療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普外科有一支龐大的外科醫(yī)生隊伍,人數(shù)眾多,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一本能方便攜帶,隨時查尋、翻閱的內容新穎的工具書。根據(jù)這一需要,人民軍醫(yī)出版社決定將“實用醫(yī)學手冊”系列中的《實用普外科手冊》一書的撰寫任務交于我們。為此,我們邀請了上海、南京、廣州、西安等地外科專家共同編寫了本書。本書四十二章,緒論請巢振南教授寫了《普外科與普外科醫(yī)生》一文。各章節(jié)分別介紹外科基礎和普外常見病的診斷、治療要點。每個系統(tǒng)疾病前概要介紹了該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便于青年醫(yī)生復習。書中對近年來的新技術,如腹腔鏡技術、激光、冷凍和TIPSS、非手術膽道引流等也作了介紹,并對抗菌藥物、激素的應用等內容也作了扼要闡述。全書經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著名外科專家華積德教授審閱,在此表示感謝。由于我們水平有限,書中錯誤與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前輩、同道和讀者不吝批評指正。楊繼震1995年8月于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