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和教育科學研究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打破了過去萬馬齊喑的局面,教育科研成果累累,推動了教育科學的發(fā)展,這是不容否認的。但也必須看到,教育科研的成果還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教育的理論還落后于教育改革的實際,教育的研究方法還多是從書本上找問題,從概念上進行辯解,很少有人對教育問題進行大面積的調查和系統(tǒng)的經驗總結,教育測量法和教育統(tǒng)計法還未被很好地運用。近年來,有不少學校開展了教育實驗活動,這是一種可喜的現(xiàn)象。但不少的實驗工作者還缺乏科學實驗的知識,有些教育實驗在作法上還不夠科學化。不過,這不能責怪教育實驗工作者,因為,至今高等師范院校教育系還未專門開設教育實驗課,就連教育系畢業(yè)的學生也缺少這方面的知識,社會上也很難找到專門論述教育實驗的書籍,解放前出版的幾本有關教育實驗的書籍,內容極為簡單,方法十分陳舊,解決不了當今教育實驗中進行多因素的整體改革實驗的問題。鑒于上述的情況,我決心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總結國內外教育實驗的基本理論和新經驗、新方法,以單因素、雙因素、多因素劃分教育實驗的類別和教育實驗活動的過程為體系,運用測量學、統(tǒng)計學,特別是多元統(tǒng)計的方法來編寫一本《教育實驗學》,以期在教育實驗科學化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對教育實驗和教育科學的發(fā)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