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基礎篇
第1章 組件模型
1. 1 組件重用性
1. 2 傳統的軟件重用性
1. 3 參考硬件組件實例
1. 4 仿真程序
1. 5 鏈接程序以及操作系統裝載程序的作用
1. 6 動態(tài)鏈接庫
1. 7 修補一個故障
1. 8 硬件組件模型
1. 9 將接口從實現中分離出來
1. 10 C++語言的一般特征
1. 11 C++中的虛方法以及內存布局
1. 12 一個抽象基類的接口
1. 13 一個組件的動態(tài)選擇
1. 14 擴展接口功能
1. 15 管理一個對象的生命周期
1. 16 最優(yōu)化
1. 17 錯誤報告
1. 18 COM的本質
1. 19 小結
1. 20 參考文獻
第2章 設計接口
2. 1 為什么使用一種新的語言呢
2. 2 IDL(接口定義語言)
2. 3 IDL設計目標
2. 4 處理IDL文件
2. 5 IDL文件結構
2. 6 IDL語法
2. 7 自動化
2. 8 接口和列集
2. 9 內存管理
2. 10 組織多個IDL文件
2. 11 將所有的接口放在一起
2. 12 小結
2. 13 參考文獻
第3章 組件
3. 1 從C++到COM-一個快速瀏覽
3. 2 修訂C++代碼
3. 3 COM對象的實現
3. 4 "瞬間"接口
3. 5 組件復用
3. 6 錯誤報告
3. 7 小結
3. 8 參考文獻
第2部分 擴展篇
第4章 COM的本質
4. 1 企業(yè)系統
4. 2 三層體系結構
4. 3 COM+,簡化了的開發(fā)
4. 4 小結
4. 5 參考文獻
第5章 COM+編程模型
5. 1 基于屬性的編程
5. 2 COM+目錄
5. 3 COM+環(huán)境
5. 4 對象環(huán)境
5. 5 調用環(huán)境
5. 6 對象激發(fā)
5. 7 小結
5. 8 參考文獻
第6章 并行性
6. 1 多線程編程
6. 2 套間
6. 3 配置設定
6. 4 套間和標準列集
6. 5 跨環(huán)境的訪問(存取)
6. 6 開發(fā)線程安全的COM代碼
6. 7 小結
6. 8 參考文獻
第7章 安全性
7. 1 COM+安全模型
7. 2 說明性的安全性設置
7. 3 有關服務器端安全性的編程
7. 4 有關客戶端安全性的編程
7. 5 小結
7. 6 參考文獻
第8章 事務處理
8. 1 股票交易
8. 2 事務處理理論
8. 3 COM+對事務處理的支持
8. 4 基本結構
8. 5 補償資源管理器
8. 6 小結
8. 7 參考文獻
第9章 消息隊列
9. 1 基于消息的隊列
9. 2 MSMQ概述
9. 3 MSMQ COM組件
9. 4 隊列組件
9. 5 小結
9. 6 參考文獻
第10章 事件
10. 1 簡介
10. 2 緊密耦合事件(TightlyCoupledEvents, TCE)
10. 3 松散耦合事件(LooselyCoupledEvents, LCE)
10. 4 小結
10. 5 參考文獻
第11章 可伸縮性
11. 1 簡介
11. 2 資源分配器
11. 3 即時激活
11. 4 對象池
11. 5 異步方法調用
11. 6 COM+管道
11. 7 小結
11. 8 參考文獻
第12章 管理
12. 1 概述
12. 2 COM+管理對象模型
12. 3 編程需要考慮的問題
12. 4 一些普通的管理任務
12. 5 未來會增強的特性
12. 6 小結
12. 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