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門科學,隨著它的日益發(fā)展成熟,都必然要在兩個方面取得成績:一是對它的研究對象的研究的深入,二是對本學科自身的研究的深入,并且正是后者的發(fā)展水平,標志著該學科成熟的程度。也就是說,一門學科的發(fā)展,必然要不斷進行對于自身的反省和認識,并把這種反省和認識逐步發(fā)展成為一門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為該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自覺的理論指導。歷史科學也是如此。所謂歷史科學理論,就是歷史科學對于本學科的反省、反思和自我認識的理論產物。歷史科學對自身進行反省和反思,首先是要弄清自己的面貌,即回答“什么是歷史科學”或者“歷史科學是什么”的問題。也就是說,歷史科學應該首先對自身進行本體論的反思。歷史科學研究,是人類認識活動之一種。人們需要從歷史知識中汲取必要的文化素質,社會需要歷史科學作為它活動的向導,人類需要從自身的歷史中認識自身,因此,歷史認識是人類必不可少的一種認識活動,也是人類整體社會實踐的一部分。雖然它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現(xiàn)象,但無疑也是一種客觀存在,它可以而且應該成為人們的一種認識對象,對之進行本體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