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講述公共政策的含義、政策系統(tǒng)的構成、政策模型的作用、政策制定的過程、政 策執(zhí)行的條件、政策評估的作用和政策終結的概念等方面的內容,雖然在各章節(jié)的講解中涉及到一些現實社會中的具體政策,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一定的分析與評論,但書中并沒有設專章來講述具體的公共政策,如農業(yè)政策、教育政策、財政政策、人口政策等。這樣做的主要原因還在于本書的“導論”性質。在我國,公共政策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目前仍處于學習與起步階段,吸收和消化現代政策理 論及其研究方法仍是我們面臨的主要任務,但引進中更要注意移植,實現政策理論的本土化 。因此,本書強調理論的具體應用,注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而且,為了避免“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不良傾向,本書在強調本土化的同時,也注意了政策科學體系的規(guī)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