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人們將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心理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早在1948年成立時通過的憲章中就明確規(guī)定:“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整狀態(tài),而不只是沒有疾病和虛弱?!卑雮€多世紀以來,人們越發(fā)感到,只有軀體生理上的健康是遠遠不夠的,完整的健康應該包括精神心理上的健康。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生活節(jié)奏快速的當今社會,僅有強健的軀體而缺乏健全的心理是很難適應高速代謝的社會的。人們之所以普遍感到目前心理異常似乎比以往更為多見,更為突出,除了誘發(fā)心理異常的各種應激源明顯增多以外,與人們心理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心理健康知識不斷普及而善于捕捉并敏銳發(fā)現(xiàn)心理異常的種種表現(xiàn)也不無關系。但是,心理異常畢竟不同于軀體疾病。心理異常有時能明顯地自我意識到,有時可能只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不同于往常的感覺,但未必意識到這是心理異常的表現(xiàn)。同時,即使認定是心理異常也并不等于理解心理異常的類型和性質,更不等于能夠調適和矯正心理異常。為此,人們常常會感到無奈、無助,迫切希望有一本能有助于自我判別、自我調適,或者能夠幫助他人(同學、同事、學生、孩子等)判別和調適各種心理異常的既具有科學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心理自助類著作。這種心理自助類著作既不同于某些讀時有趣、讀后茫然的花架子書籍,也不同于那些深奧難懂、艱澀難讀的學術專著,而應是既有理論性又有實用性的書籍,以備不時之需,隨時取用。鑒于我國目前心理求助機構還不夠普及,心理異常發(fā)生后求助不易的現(xiàn)狀,渴望出版這樣一本實用性心理自助著作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文匯出版社編輯約請我們撰寫《家庭心理醫(yī)師》,目的正是要我們能夠完成這個任務。實際上,我們是有些誠惶誠恐的,一則我們雖然搞了多年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臨床實踐,但畢竟經驗有限,所見不足,二則我們通常更習慣于理論性文章的寫作,免不了會帶有不少學究氣,要我們寫一部集科學性、通俗性、操作性于一體的著作確非易事。但想到社會的需要,似乎又責無旁貸,于是我們就只能勉為其難了。是否令人滿意,就由廣大讀者去評判了。如果對廣大讀者及時和有效地預防、發(fā)現(xiàn)與調適、矯治各種類型的心理異常多少有些啟迪與幫助,便是我們莫大的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