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準備工作
1.1 Photoshop 6.0新功能
1.2 Photoshop 6.0.1新特性
1.3 組建數(shù)碼工作室
1.3.1 輸入設備及過程
1.3.2 制作過程相關軟硬件配置
1.3.3 輸出設備及過程
1.4 認識工作界面
1.5 使用工具箱
1.6 使用控制面板
1.7 狀態(tài)欄
1.8 觀察圖像
1.9 設置環(huán)境變量
1.9.1 常規(guī)
1.9.2 儲存文件
1.9.3 顯示與光標
1.9.4 透明區(qū)域與色域
1.9.5 單位與標尺
1.9.6 參考線與網格
1.9.7 增效工具與暫存盤
1.9.8 內存與圖像高速緩存
第2章 關于圖像文件
2.1 位圖圖像與矢量圖形
2.1.1 位圖圖像
2.1.2 矢量圖形
2.2 關于矢量軟件與位圖軟件
2.2.1 矢量軟件
2.2.2 位圖軟件
2.3 創(chuàng)建圖像的四種方法
2.3.1 新建圖像
2.3.2 打開圖像
2.3.3 掃描圖像
2.3.4 置入文件
2.4 圖像尺寸及分辨率
2.4.1 設置圖像分辨率與圖像尺寸
2.4.2 顯示器分辨率
2.5 改變圖像畫布尺寸
2.5.1 裁切工具
2.5.2 畫布尺寸設置
第3章 顏色模式
3.1 關于顏色
3.2 顏色屬性與運用
3.2.1 色相
3.2.2 亮度
3.2.3 飽和度
3.2.4 顏色的運用
3.3 校準顯示器
3.4 顏色模式
3.4.1 位圖模式
3.4.2 灰度模式
3.4.3 Lab模式
3.4.4 RGB模式
3.4.5 CMYK模式
3.4.6 雙色調模式
3.4.7 索引色模式
3.4.8 多通道模式
3.4.9 選擇合適的顏色模式
3.5 轉換顏色模式
3.5.1 轉換為位圖
3.5.2 轉換為索引模式圖像
3.5.3 轉換為雙色調模式
3.5.4 轉換為Lab模式
3.5.5 轉換為CMYK模式
3.5.6 16位/通道模式
3.6 “顏色”控制面板
3.7 使用“色板”控制面板
第4章 調整顏色及色調
4.1 觀察圖像像素的分布
4.2 使用“色階”命令
4.3 使用“曲線”命令
4.4 使用“色彩平衡”命令
4.5 使用“色相/飽和度”命令
4.6 應用“替換顏色”命令
4.7 使用“可選顏色”命令
4.8 使用“亮度/對比度”命令
4.9 使用“變化”命令
4.10 漸變映射
4.11 使用特殊顏色效果
4.11.1 使用“去色”命令
4.11.2 使用“反相”命令
4.11.3 使用“色調均化”命令
4.11.4 使用“閾值”命令
4.11.5 使用“色調分離”命令
第5章 選擇區(qū)域
5.1 何為選擇區(qū)域
5.2 制作編輯選擇區(qū)域
5.2.1 規(guī)則型選擇工具
5.2.2 使用套索工具
5.2.3 使用魔棒工具
5.2.4 使用“色彩范圍”命令
5.2.5 移動選區(qū)
5.2.6 取消選擇區(qū)域
5.2.7 選擇剛放棄的選區(qū)
5.3 調整選擇區(qū)域
5.3.1 收縮
5.3.2 擴展
5.3.3 平滑
5.3.4 擴邊
5.3.5 羽化
5.4 變換選擇區(qū)域
5.5 保存調用選區(qū)
5.5.1 存儲選擇區(qū)域
5.5.2 調用選擇區(qū)域
5.6 制作精確選擇
第6章 路徑
6.1 何為路徑
6.2 路徑種類
6.3 繪制路徑
6.3.1 認識路徑工具組
6.3.2 繪制開放路徑
6.3.3 繪制閉合路徑
6.3.4 繪制直線型路徑
6.3.5 繪制曲線型路徑
6.3.6 繪制拐角型路徑
6.3.7 在曲線段后接直線段
6.3.8 連接路徑
6.3.9 切斷連續(xù)的路徑
6.4 繪制路徑的其他工具
6.4.1 添加錨點工具
6.4.2 刪除錨點工具
6.4.3 屏蔽添加或刪除錨點功能
6.4.4 轉換方向控制工具
6.4.5 自由鋼筆工具
6.4.6 磁性鋼筆
6.5 編輯路徑
6.5.1 選擇路徑
6.5.2 改變錨點類型
6.5.3 變換路徑
6.6 “路徑”控制面板
6.6.1 新建路徑項
6.6.2 選擇路徑項
6.6.3 隱藏路徑項
6.6.4 刪除路徑項
6.6.5 保存路徑項
6.6.6 復制路徑項
6.7 轉換路徑與選區(qū)
6.7.1 將選擇區(qū)域轉換為路徑
6.7.2 將路徑轉換為選擇區(qū)域
6.8 路徑運算
6.8.1 運算產生新選區(qū)
6.8.2 運算產生新路徑
6.8.3 繪制異形路徑
6.9 填充及描邊路徑
6.9.1 填充路徑
6.9.2 子路徑填充法則
6.9.3 描邊路徑
6.10 剪切路徑
6.11 旋轉心形路徑制作鏤空圖形
第7章 繪畫及著色
7.1 選擇前景色與背景色
7.1.1 設置前景色與背景色
7.1.2 拾色器
7.2 使用滴管選擇顏色
7.2.1 吸管工具
7.2.2 顏色取樣器工具
7.3 繪圖工具
7.3.1 畫筆工具
7.3.2 筆刷控制面板
7.3.3 噴槍工具
7.3.4 鉛筆工具
7.3.5 制作彎弧裝飾線
7.4 繪制幾何圖形工具
7.4.1 創(chuàng)建圖形的三類對象
7.4.2 創(chuàng)建幾何圖形
7.5 橡皮擦工具
7.5.1 橡皮擦
7.5.2 背景色橡皮擦工具
7.5.3 魔術橡皮擦工具
7.6 糾正錯誤
7.6.1 恢復命令
7.6.2 還原與重做命令
7.6.3 返回、向前命令
7.6.4 “歷史記錄”控制面板
7.6.5 歷史畫筆工具
7.7 漸變工具
7.7.1 漸變工具選項條
7.7.2 創(chuàng)建漸變
7.7.3 漸變管理
7.8 顏料桶工具
7.9 自定義圖案
7.10 填充、描邊操作
7.10.1 填充操作
7.10.2 描邊操作
7.11 繪圖與著色案例
第8章 編輯及修飾圖像
8.1 變換圖像
8.1.1 縮放
8.1.2 旋轉
8.1.3 透視
8.1.4 扭曲
8.1.5 斜切
8.1.6 自由變換
8.1.7 再次變換
8.1.8 固定旋轉與翻轉操作
8.1.9 精確進行變換操作
8.2 液化處理圖像
8.3 應用橡皮圖章
8.3.1 克隆橡皮圖章工具
8.3.2 圖案橡皮圖章工具
8.4 修飾圖像
8.4.1 減淡、加深、海綿工具
8.4.2 模糊、銳化、涂抹工具
8.5 修剪圖像
8.5.1 修剪
8.5.2 顯示全部
8.6 注解圖像
8.6.1 注釋工具
8.6.2 聲音注釋工具
第9章 圖層基礎
9.1 圖層概念
9.1.1 “圖層”控制面板基本概念
9.1.2 圖層分類
9.2 圖層基本操作
9.2.1 顯示/隱藏圖層、圖層組或圖層效果
9.2.2 選擇圖層
9.2.3 更改圖層縮略圖
9.2.4 新建圖層
9.2.5 刪除圖層
9.2.6 選擇透明圖層的非透明區(qū)域
9.2.7 鎖定圖層透明像素
9.2.8 對多個圖層編輯
9.2.9 鎖定圖層
9.3 管理圖層
9.3.1 移動圖層
9.3.2 鏈接圖層
9.3.3 合并圖層
9.3.4 蓋印圖層或鏈接圖層
9.3.5 拼合圖層
9.3.6 對齊鏈接圖層
9.3.7 分布鏈接圖層
9.4 圖層組
9.4.1 關于圖層組
9.4.2 新建圖層組
9.4.3 折疊或展開圖層組
9.4.4 圖層組屬性
9.4.5 將圖層拖移到圖層組
9.4.6 將圖層拖出圖層組
9.4.7 復制與刪除圖層組
9.5 應用圖層樣式
9.5.1 “圖層樣式”對話框
9.5.2 圖層效果樣式類型
9.5.3 顯示、隱藏圖層效果樣式
9.5.4 復制、粘貼圖層樣式
9.5.5 放縮圖層效果
9.5.6 轉換為圖層
9.6 圖層樣式控制面板
9.7 圖層去邊
9.7.1 去邊
9.7.2 移去黑色雜邊
9.7.3 移去白色雜邊
第10章 圖層高級技巧
10.1 剪切圖層
10.1.1 關于剪切圖層
10.1.2 創(chuàng)建剪切圖層
10.1.3 取消剪切圖層
10.2 使用圖層蒙版
10.2.1 關于蒙版
10.2.2 添加圖層蒙版
10.2.3 編輯圖層蒙版
10.2.4 對圖層蒙版應用圖層樣式
10.2.5 圖層與圖層蒙版的鏈接
10.2.6 顯示圖層蒙版
10.2.7 屏蔽圖層蒙版
10.2.8 應用圖層蒙版
10.2.9 刪除蒙版
10.2.10 使用圖層剪切路徑蒙版
10.2.11 使用蒙版制作地球與表的混合效果
10.3 使用調整或填充圖層
10.3.1 創(chuàng)建調整圖層
10.3.2 編輯調整圖層
10.3.3 填充圖層
10.4 形狀圖層
10.4.1 創(chuàng)建形狀圖層
10.4.2 編輯形狀圖層
10.4.3 將形狀圖層柵格化
10.5 圖層的混合模式
10.5.1 混合模式釋義
10.5.2 使用正片疊底模式得到陰影效果
10.5.3 使用屏幕模式加亮圖像
10.5.4 使用強光模式得到陰影效果
10.6 圖層案例一獻錯的花
第11章 應用通道
11.1 關于通道
11.2 “通道”控制面板
11.2.1 選擇與顯示通道
11.2.2 復制通道
11.2.3 刪除通道
11.2.4 改變A1pha通道的順序
11.2.5 分離通道
11.2.6 合并通道
11.2.7 以原色顯示通道
11.3 原色通道使用技巧
11.3.1 顏色調整及濾鏡命令
11.3.2 在原色通道中填充圖案
11.4 混合通道
11.5 增加專色通道
11.5.1 什么是專色通道
11.5.2 增加專色通道
11.5.3 編輯專色通道
11.6 通道與選區(qū)
11.6.1 將選擇區(qū)域儲存為通道
11.6.2 將通道作為選區(qū)載入
11.6.3 編輯通道生成選區(qū)
11.7 通道運算
11.8 應用圖像
11.8.1 使用“應用圖像”命令加亮圖像
11.8.2 使用“應用圖像”命令調整圖像色調
11.8.3 使用“應用圖像”命令混合兩個圖像
11.9 應用案例
11.9.1 花體字效果
11.9.2 為照片添加陰影
11.9.3 陷落字體
第12章 應用文字
12.1 關于文字
12.2 創(chuàng)建并編輯文本
12.2.1 創(chuàng)建文本
12.2.2 編輯文字
12.3 文字圖層
12.3.1 將文字轉換為工作路徑
12.3.2 將文字轉換為形狀
12.3.3 為文字圖層應用圖層效果
12.3.4 文字圖層的可操作性
12.3.5 變形文本
12.4 格式化文本
12.4.1 “字符”控制面板
12.4.2 “字符”控制面板下拉菜單
12.4.3 去除不需要的連字符
12.5 格式化段落
12.5.1 對齊文字
12.5.2 縮進段落
12.5.3 更改段落間距
12.5.4 控制連字和對齊
第13章 內部濾鏡
13.1 “風格化”濾鏡
13.2 “畫筆描邊”濾鏡
13.3 “模糊”濾鏡
13.4 “扭曲”濾鏡
13.5 “銳化”濾鏡
13.6 “視頻”濾鏡
13.7 “素描”濾鏡
13.8 “紋理”濾鏡
13.9 “像素化”濾鏡
13.10 “渲染”濾鏡
13.11 “藝術效果”濾鏡
13.12 “雜色”濾鏡
13.13 其他濾鏡
第14章 外掛濾鏡
14.1 安裝外掛濾鏡
14.2 KPT 3.0
14.3 KPT 5.0
14.4 KPT 6.0
14.5 Xenofex 1.0
14.6 Eye Candy 4000
第15章 自動化任務
15.1 關于動作
15.2 “動作”控制面板
15.2.1 應用動作
15.2.2 播放動作中的某一個命令
15.2.3 從某個命令開始播放
15.2.4 應用某個序列中所有動作
15.2.5 跳過某個命令
15.3 記錄動作
15.3.1 創(chuàng)建并記錄動作
15.3.2 插入路徑
15.3.3 插入菜單項目
15.3.4 插入停止
15.3.5 設置對話開關
15.4 設置回放選項
15.5 編輯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