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引言
二、非均衡理論的發(fā)展簡史
三、本書的結構安排
上篇:理論分析
第一章 計劃經濟下的非均衡
——對傳統(tǒng)計劃經濟的批判性回顧
一、模型的基本假設和固定價格體系的確立
二、社會偏好發(fā)生變動
三、關于強迫儲蓄和企業(yè)虧損彌補問題的探討
四、資源短缺、資源過剩和資源的強制替代
五、放開部分產品價格
六、對價格雙軌制下國有企業(yè)供給行為的一點討論
第二章 住房商品化、不確定性和商品總需求
一、基本假設
二、確定性情況下居民的消費需求和儲蓄決策
三、存在不確定性情況下的居民消費和儲蓄決策
四、結束語
第三章 勞動力市場的非均衡——黏性工資理論
一、隱性契約理論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固定工資
二、工會理論和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yè)的工資決定
三、工會理論和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yè)的工資攀比
四、效率工資理論
五、工資指數化理論和內部人-外部人理論
第四章 信貸配合、開放經濟、凱恩斯失業(yè)和宏觀經濟政策
一、公有制下的投資競爭和信貸配給
二、存在信貸配給的開放經濟模型
三、存在著信貸配給的凱恩斯失業(yè)狀態(tài)的模型描述
四、存在信貸配給的凱恩斯失業(yè)狀態(tài)下的宏觀政策效應
五、結束語
下篇:實證分析
第五章 多市場非均衡計量經濟模型
一、CES交易方程的確定
二、商品市場的有效供求
……
第六章 模擬檢驗和政策效應分析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