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史屬于師范院校教育專業(yè)的基礎學科。進入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人們對學科的價值趨向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和其他的歷史學科一樣,中國教育史這門學科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F(xiàn)實要求它改變原來的研究重點和研究方法,貼近教育改革的實際,尋找新的學科生長點,開掘新的研究問題,在為實踐的服務中重新顯現(xiàn)其學科價值。近年來一批中青年教育史研究工作者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并開始在這方面作了可貴的嘗試?;粢嫫纪镜摹督袊母叩冉逃罚梢哉f是在這方面進行探索的一個成果?!£P于中國高等教育史研究,近20年有若干部著作問世。相比較以前的研究,我感到這本《近代中國的高等教育》有以下幾個特點: 作者在比較詳盡地占有資料的基礎上,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脈絡作了較深入的分析和較清晰的勾畫。首先,她既重視政府對高等教育有關的法令規(guī)定,但更注意分析近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實際狀況使一部高教史有血有肉,不再只是一部高教的政策法規(guī)史。同時,她以蔡元培、郭秉文和竺可楨為代表,指出了近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五·四”運動前后,學習歐洲模式,使大學從封建官僚養(yǎng)成所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近代大學;20年代,引進美國模式,使大學開始有了走出經院式的研究、注意和社會發(fā)生聯(lián)系的跡象;抗日戰(zhàn)爭的特殊背景下,宏揚古代書院的“育人”精神,將愛國主義和科學精神結合在一起,融中西教育之所長,探索有中國自己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這種關于高等教育階段和特點的概括是否準確可以討論,但確實很有新意??吹贸觯髡咴谶@方面花了功夫。 據(jù)我了解,這本書是作者在給高校干部培訓班學員上課講稿的基礎上完成的。這門課的開設很受學員的歡迎。書中章節(jié)內容的選擇,很有現(xiàn)實感。如近代關于高等師范大學應否單獨設置,關于大學設置標準,大學地理分布,大學文實科調整,大學培養(yǎng)通才還是專才,大學課程設置,關于私立大學的興起和管理,關于高等師范學校是否應該單獨設置等問題的討論,這些以往史書沒有觸及的內容,作者在書中用了一定的篇幅作以介紹。這些問題,有的依然是今天高教改革中要研究的課題。作者在這方面的整理發(fā)掘,確實可以對今天的討論起到以史為鑒、古為今用的積極作用?!∮缮纤?,我認為《近代中國的高等教育》是一本比較有特點的專題史著作。簡單寫幾句話,中心議題還是希望能引起對中國教育史學科發(fā)展走向的關注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