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據通信網絡技術基礎

網絡技術基礎

網絡技術基礎

定 價:¥30.00

作 者: 21世紀計算機網絡工程叢書編寫委員會編
出版社: 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
叢編項: 21世紀計算機網絡工程叢書
標 簽: 計算機網絡

ISBN: 9787900024886 出版時間: 199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光盤1片 頁數: 332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是《21世紀計算機網絡工程叢書》中的一冊,是一本有關網絡技術基礎的教程。在21世紀網絡技術時代,由學習、掌握網絡知識到應用并深入了解、實踐網絡內部各種復雜且有規(guī)律的技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書的目的在于幫助讀者了解、學習和掌握90年代末期國際各種網絡通信技術,從而可以從一個較高的起點步入網站的規(guī)劃、設計、實施、管理和維護。本書共分52章,詳細討論了當今最新的各種網絡通信技術和相關的網絡協議,從局域網絡到廣域網絡、從小規(guī)模網絡到大規(guī)模網絡,尤其是目前一些較為流行的網絡,如Cisco、Novell、IBM、Intel等相關網絡的結構設計和技術等。前三章討論了網絡互連以及局域網和廣域網的簡單模式,幫助讀者初步認識網絡世界;從第四章開始,以每一章一個主題的形式詳細闡述網絡的各種類型、層次的技術和協議,內容包括從橋接、交換、路由選擇、以太網、混合介質橋接到AppleTalk、DECnet、網絡安全、網絡高速緩存技術;從Internet協議、Netware協議、開放系統(tǒng)互連協議、IBM系統(tǒng)網絡體系結構路由選擇協議、內部網關路由選擇協議、NetWare鏈路服務協議到開放系統(tǒng)互連OSI路由選擇協議、開放最短路徑優(yōu)先協議等。本書結構清晰,內容連貫、全面、系統(tǒng),所討論的技術有很強的實用性和代表性,深入反映了90年代末期網絡技術發(fā)展狀況。對于21世紀網絡產業(yè),本書具有"高瞻遠矚"和指導性的特點。 本書既是高校培養(yǎng)21世紀計算機網絡工程師的專業(yè)教材,也是社會相關領域培訓班的首選教材,同時也是從事計算機網絡的規(guī)劃、設計、管理和維護的廣大科技人員的必備的自學讀物。為方便高校師生專業(yè)英語的學習,本書配套光盤特包含與中文版配套的英文版電子圖書。

作者簡介

暫缺《網絡技術基礎》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網絡互聯概述
1.1 互聯網絡的定義
1.2 開放系統(tǒng)互聯(OSI)參考模型
1. 3 信息格式
1. 4 ISO網絡層次
1.5 面向連接和無連接網絡服務
1.6 互聯網的編址
1.7 流控從礎
1. 8 錯誤檢測
1.9 多路復用
1.10 標準化組織
第二章 局域網(LAN)協議概述
2. 1 LAN的定義
2.2 LAN協議與OSI參考模型
2.3 LAN介質的訪問方法
2.4 LAN數據傳輸形式
2. 5 LAN拓撲結構
2. 4 LAN設備
第三章 廣域網(WAN)技術概述
3. 1 WAN的定義
3.2點到點鏈路
3. 3 電路交換
3. 4 分組交換
3. 5 WAN虛電路
3.6 WAN撥號服務
3. 7 WAN設備
第四章 橋接技術和交換技術概述
4.1 網橋和交換機的定義
4.2 數據鏈路層設備
4. 3 網橋的種類
4.4 交換機的種類
第五章 路由選擇概述
5. 1 路由選擇的定義
5.2 路由選擇的組成
5.3 路由選擇算法
5. 4 網絡協議
第六章 網絡管理概述
6.1 網絡管理的定義
6.2 背景
6.3 網絡管理體系結構
6.4 ISO網絡管理模型
第七章 以太網技術
7.1 背景
7.2 以大網和IEEE 802.3
7.3 100-Mbps以不同
7.4 100VG-AnyLAN
7.5 千兆位以眾網
7.6 向千兆位以太網遷移
7.7 千兆位以人網校園應用
第八章 光纖分布數據接口(FDDI)
8.1 背景
8. 2 FDDI傳輸介質
8.3 FDDI標準
8. 4 FDDI的站點連接
8. 5 FDDI的容錯特性
8.6 FDDI幀格式
8.7 銅纜分布數據接口(CDDI)
第九章 令牌環(huán)/IEEE 802.5
9.1 背景
9. 2 物理連接
9.3 令牌環(huán)的工作原理
9. 4 優(yōu)先級系統(tǒng)
9.5 障管理機制
9. 6 幀格式
第十章 幀中繼
10.1 背景
10.2 幀中繼設備
10.3 恢中繼虛電路
10.4 擁塞控制機制
10.5 幀中繼本地管理接口(LMI)
10. 6 幀中繼網絡的實現
10.7 幀中繼的幀格式
第十一章 高速串行接口(HSSI)
11.1 背景
11.2 HSSI按口基礎
11.3 HSSI的工作原理
第十二章 綜合業(yè)務數據網(ISDN)
12. 1 背景
12.2 ISDN組件
12.3 ISDN服務
12.4 ISDN的物理層
12.5 ISDN的鏈路層
12.6 ISDN的網絡層
第十三章 點對點協議(PPP)
13.1 背水
13.2 PPP的部件
13.3 PPP的工作原理
13.4 PPP物理層的要求
13.5 PPP的鏈路層
13.6 PPP的鏈路控制協議
第十四章 交換式多兆位數據服務(SMDS)
14.1 背景
14. 2 SMDS網絡組件
14.3 SMDS接口協議
14. 4 SIP的等級
14.5 分布式隊列以總線
14.6 SMDS訪問級別
14.7 SMDS的的尋址方法
14.8 SIP的第三級PDU格式
14.9 SIP的第二級PDU格大
第十五章 數字用戶線
15.1 背景
15. 2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
15.3 ADSL技術
15.4 高速數字用戶線(VDSL)
第十六章 同步數據鏈路控制協議(SDLC)及其衍生協議
16.1 背景
16. 2 SDLC的類型和拓撲結構
16. 3 SDLC的傾格式
16.4 SDLC的衍生協議
第十七章 X.25
17.1 背景
17.2 X.25設備和協議的工作原理
17.3 X.25協議簇
17. 4 LAPB的幀格式
17.5 X.121地址的格式
第十八章 多服務訪問技術
18.1 IP語音的重要性
18.2 語音數據包
18.3 語音數據包傳輸
18.4 ATM語音
18.5 幀中繼語音
18.6 IP語音
18.7 語音數據包的應用
第十九章 虛擬專用網(VPN)
19.1 Cisco系統(tǒng)VPN
第二十章 異步傳輸模式( ATM)
20.1 背景
20.2 ATM設備及網絡環(huán)境
20.3 ATM信元頭格式
20.4 ATM服務
20.5 ATM交換工作理
20. 6 ATM參考模型
20.7 ATM尋址
20.8 ATM連接
20.9 ATM與多目傳送
20.10 ATM服務質量保證(QOS)
20.11 ATM信令與建立連接
20.12 ATM連接管理消息
20.13 LAN仿真(LANE)
第二十一章 數據鏈路交換(DLSw)
21.1 背景
21. 1 DLSW與源路由網橋(SRB)的比較
21.3 DLSWSNA支持
21.4 DLSW交換到交換協議(SSP)
21.5 DLSWI工作原理
21.6 DLSW消息格式
第二十二章 局域網交換
22.1 背景
22.2 LAN交換工作原理
22.3 LAN企換及OSI模型
第二十三章 標記交換
23.1 背景
23.2 標記交換體系結構
23.3 基于目標的路由選擇
23.4 層次型路由選擇
23.5 靈活的路由選擇方式
23. 6 多目傳送路由選擇
23.7 ATM中的標記交換
23. 8 服務質量保證
23.9 IP交換技術
第二十四章 混合介質橋接技術
24. 1 背景
24. 2 轉換挑戰(zhàn)
24. 3 轉換網橋
24.4 源路由透明網橋
第二十五章 源路由網橋(SRB)
25. 1 背景
25. 2 SRB算法
25. 3 幀格式
第二十六章 透明網橋
26.1 背景
26. 2 透明網橋工作原理
26. 3 幀格式
第二十七章 AppleTalk
27.1 背景
27.2 AppleTalk吶絡組件
27.3 AppleTalk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27.4 網絡地址
27.5 AppleTalk地址解析協議(AARP)
27.6 數據報發(fā)送協議(DDP)
27.7 APPleTalk傳輸層
27.8 AppleTalk高層協議
27.9 AppleTalk協議簇
第二十八章 DECnet
28.1 背景
28.2 DECnet Phase IV數字網絡體系結構
28. 3 DECnet/OSI數字吶絡體系結構
28.4 DECnet介質訪問
28.5 DECnet路由選擇
28.6 DECnet末端通信層
28.7 DECnet/OSI傳輸層
28.8 DECnet Phase IV高層
28.9 DECnet/OSI高層協議
第二十九章 IBM系統(tǒng)網絡體系結構(SNA)協議
29.1 背景
29.2 傳統(tǒng)SNA環(huán)境
29. 3 IBM的對等網絡
29.4 基本信息單元(BIU)格式
29.5 路徑信息單元(PIU)格式
第三十章 lnternet協議
30.1 背景
30.2 Internet協議(IP)
30.3 地址解析協議(ARP)
30.4 互聯網絡路由選擇
30.5 互聯網絡控制消息協議(ICMP)
30.6 傳輸控制協議(TCP)
30.7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30.8 互聯網絡協議中的應用層協議
第三十一章 Netware協議
3.1 背景
3. 2 Netware介質訪問
3.3 互聯網絡數據包交換(IPX)
31. 4 IPX封裝類型
31.5 服務公告協議(SAP)
31. 6 Netware傳輸法
31.7 NetWare高層協議和服務
3. 8 IPX數據包格式
第三十二章 開放系統(tǒng)互朕(OSI)協議
32.1 背景
32.2 OSI網絡協議
第三十三章 Banyan VINES
33.1 背景
33.2 介質訪問
33. 3 網絡層
33.4 傳輸層
33.5 高層協議
第三十四章 Xerox網絡系統(tǒng)(XNS)
34.1 背景
34.2 XNS層次概述
34.3 介質訪問
34.4 網絡層
34.5 傳輸層
34.6 高層協議
第三十五章 邊緣網關協議(BGP)
35.1 背景
35.2 BGP的工作原理
35.3 BGP路山選擇
35.4 BGP消息類型
35.5 BGP數據包格式
第三十六章 增強型IGRP
36. 1 背景
36. 2 增強型IGRP的付能
36.3 處理過程和技術的基礎
36. 4 路山選擇的概念
36. 5 增強型IGRP數據包類型
第三十七章 IBM系統(tǒng)網絡體系結構(SNA)路由選擇
37. 1 背景
37.2 IBM SNA會話連接器
37.3 IBM SNA傳輸組(TG)
37. 4 IBM SNA解析和虛路山
37.5 IBM SNA服務進程等級(CoS)
37. 6 IBM SNA子城路由選擇
37.7 IBM向級對等網絡(APPN)路山選擇
第三十八章 內部網關路由選擇協議(IGRP)
38.1 背景
38.2 IGRP協議的特性
第三十九章 IP多點傳送
39.1 背景
39.2 互聯網絡組員協議(IGMP)
39.3 IP多點傳送路由選擇協議
第四十章 Netware鏈路服務協議(NLSP)
40.1 背景
40.2 NLSP分層路由選擇
40.3 NLSP工作原理
41.4 NLSP分層尋址
40.5 NLSP Hello數據包
第四十一章 開放系統(tǒng)互聯(OSI)路由選擇協議
4.1 背景
41.2 末端系統(tǒng)到中間系統(tǒng)(ES-IS)
4.3 中間系統(tǒng)到中間系統(tǒng)(IS-IS)
41.4 集成IS-IS
41.5 域間路由選擇協議(IDRP)
第四十二章 開放最短路徑優(yōu)先(OSPF)
42.1 背景
42.2 路由選擇層次
42.3 SPF算法
42.4 OSPF數據包格式
42.5 附加的OSPF件能
第四十三章 資源保留協議(RSVP)
43.1 背景
43.2 RSVP數據流
43.3 RSVP服務質量(QOS)
43.4 RSVP會話啟動
43.5 RSVP保留方式
43.6 RSVP軟狀態(tài)的實現
43.7 RSVP操作模式
43.8 RSVP信息
43.9 RSVP數據包格式
第四十四章 路由選擇信息協議(RIP)
44.1 背景
44.2 路由選擇更新
44.3 RIP路由選擇計量標準
44. 4 RIP穩(wěn)定性
44.5 RIP計時器
44.6 RIP數據包格式
第四十五章 簡單多點傳送路由選擇協議(SMRP)
45.1 背景
45.2 SMRP多點傳送服務
45.3 SMRP事物處理實例
45.4 SMRP數據包格式
第四十六章 網絡服務質量(QOS)
46. 1 網絡QOS的定義
46. 2 QOS從本體系結構
46. 3 QOS入i今
46.4 RSVP:提供擔保型QOS
46.5 CISCO的QOS策略、管理和記帳能力
第四十七章 安全技術
47.1 和互連吶還按時安全問題
47. 2 可信賴、不可怕賴和未知的網絡
47. 3 建立一個安全的邊界
四十八章 啟用目錄網絡
48.1 啟用目錄網絡的目的和范圍
48.2 擴展的模式和其它設備計劃
第四十九章 網絡高速緩存技術
49.1 網絡內容的增長
49.2 高速級存
49.3 Cisco的基于網絡的共享高速緩存
第五十章 IBM網絡管理
50.1 背景
50.2 IBM網絡管理功能的范圍
50.3 IBM網絡管理體系結構
50.4 IBM網絡管理平臺
第五十一章 遠程監(jiān)控(RMON)
51.1 背景
5.2 RMON組
第五十二章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NMP)
52.1 背景
52.2 SNMP基本組件
52.3 SNMP基本命令
52. 4 SNMP管理信息庫(MIB)
52.5 SNMP和數據表示法
52.6 SNMP版本1(SNMPv1)
52. 7 SNMP版本2(SNMPV2)
52.8 SNMP管理
52.9 SNMP安全
52.10 SNMP互操作能力
52.11 SNMPvl消息格式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