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值得對新媒體運載傳播的內容——情感的、思想的、價值的、審美的、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好好地反思一下。新媒體對信息的內容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且還會產生更大的影響,這是毫無異議的。人類從打手勢到發(fā)明語言,到創(chuàng)造文字和繪制圖畫,從印刷書籍到發(fā)明電影電視,傳播的媒體手段的演化,對于人類的思維和情感、人類的社會交往、生活方式,都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新媒體的影響如何?我們現在還不甚了解,但我們卻不得不對此認真思考。新媒體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現在還不超過活動影像文化及電視和錄像的文化影響范疇。中國正在走向都市化,現代都市文化的標志就是活動影像,就是無處不在的廣告,無處不在的電子影像。但中國畢竟還有70-80%的農村人口,還有許多邊遠地區(qū)的少數民族。中國更有與拼音文字不同的漢字文化,在活動影像文化時代的漢字,也發(fā)揮著獨特的影響。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人。誰是中國的網絡一代?誰是中國的新網人?他們在文化素養(yǎng)、價值觀念和知識構成、情感構成的方方面面,都值得中國的網絡記者們思考。我希望由李希光教授主編的這本書能成為對網絡記者和網絡時代的新聞傳播這個嶄新的課題一個思考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