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產品市場迅速發(fā)展,目前已進入著重發(fā)展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勞動經濟理論的教學與研究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然而,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顯得滯后,勞動經濟方面的理論專著和教材不多,尤其供經濟類大學本科生教學使用的教科書很少。因此,為了給我校經濟類專業(yè)本科生提供教學用書,在南開大學教材建設委員會的立項資助下,編寫并出版了展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勞動經濟學》教科書。本書是一部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材,它不僅十分注重完整準確地闡明勞動經濟學的基本范疇、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且也努力緊密結合國內外的相關實踐。因此,本書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理論性。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作者廣泛參閱了國外不同版本的《勞動經濟學》著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吸收和借鑒了其中的合理部分和相關資料。同時,廣泛吸收了國內已出版的《勞動經濟學》和學術界有關勞動經濟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從而使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理論深度。第二,系統(tǒng)性。本書采納勞動經濟理論界多數學者的共識,以勞動關系作為勞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作者認為,作為勞動經濟學研究對象的勞動關系應包括勞動過程開始之前、勞動過程進行之中、勞動過程結束之后所發(fā)生的所有以社會勞動者為核心的利益關系。依據這種思路,全書內容安排了四部分十章。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勞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使讀者對全書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為第二至六章,主要內容是勞動力市場現象的微觀分析。其中,第二章首先概述勞動力市場;第三章分析勞動力需求;第四章再分析勞動力供給;第五章分析人力資本理論,這是勞動力供給理論的深入;然后,第六章則以人們普遍關注的工資原理的探討結束第二大部分內容。第三部分是第七、八章,這一部分是勞動經濟的宏觀分析,主要闡述勞動就業(yè)和失業(yè)等問題。第四部分是第九、十章。第九章闡明工會與集體談判問題;第十章闡述社會保險問題,這既是集體談判的重要內容,又是國家制定勞動法規(guī)的主要內容,更是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關鍵性問題。上述四大部分包括了勞動經濟學的基本內容,構成了本書完整的結構體系:第三,適用性。本書各章在對基本范疇、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進行闡述和概括時,都緊密聯(lián)系實際進行具體說明,并運用了各種有說服力的數據、圖表等,從而使抽象的理論深入淺出,直觀易懂,適于不同層次的讀者學習。同時,全書內容長短適中,分量得當,作為大學本科生教學用書,安排每周四學時,一學期即可講授完。因此,本書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本書不僅可作為普通高校經濟類大學本科生教學用書,而且可供成人教育的經濟學、管理學、人口學、勞動經濟學等方向或專業(yè)的學員以及在勞動部門工作的實際工作者學習時使用;還可供從事勞動經濟理論研究與教學的理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