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據通信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原書第2版

計算機網絡:原書第2版

計算機網絡:原書第2版

定 價:¥49.00

作 者: (美)Larry L.Peterson,(美)Bruce S.Davie著;葉新銘[等]譯;葉新銘譯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計算機科學叢書
標 簽: 虛擬專用網

ISBN: 9787111086499 出版時間: 2001-06-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4cm 頁數: 527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理論聯系實際、面向用戶、面向應用,介紹新技術、新成就、新趨勢,難易程度適中的優(yōu)秀網絡書籍。本書作者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使得本書在結構、寫作手法及實用性方面都獨具特色。首先,在結構方面,本書遵循傳統(tǒng)的層次模型,但并不拘泥于完全利用這種模型去幫助讀者理解網絡中的重大問題,而是采用獨立于層次模型的方法來組織基本概念的討論:在寫作手法上,本書不僅從理論上,而且從實踐上揭示了協議設計的問題;在實用性方面,本書引入因特網豐富的實例,介紹許多最新的協議,同時將書中的程序代碼改編為適用于通用的環(huán)境,便于讀者理解掌握。本書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教科書,特別適合高等院校計算機、信息管理及相關專業(y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網絡從業(yè)人員使用。本書還可供各類專業(yè)人員自學使用。

作者簡介

  葉新銘,男,教授,全國優(yōu)秀留學回國人員,現為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內蒙古計算機學會理事長。主要從事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分布式系統(tǒng)等領域的研究,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科委八五攻關項目等,曾獲公安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烏蘭夫獎金獎等獎項。先后在國內外的核心學術刊物中發(fā)表了50多篇論文和譯著。吳承勇,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為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內蒙古自治區(qū)信息產業(yè)專家小組成員和內蒙古教育和科技網專家組成員,1982年本科畢業(yè)于內蒙古大學電子系,1988年研究生畢業(yè),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碩士學位。長期從事計算機的教學、研究和開發(fā)工作,主講《計算機網絡》等課程。賈波,女,高級工程師,畢業(yè)于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現為內蒙古大學網絡中心副主任,內蒙古教育和科研網專家組成員。從事計算機的教學和開發(fā)工作,承擔《計算機網絡》等課程的教學。

圖書目錄

譯者序

第1版序
前言
第1章   基礎 1
問題:建造一個網絡 1
1.1   需求 1
1.1.1   連通性 2
1.1.2   成本-效益高的資源共享 5
1.1.3   支持共同的服務 8
1.1.4   性能 13
1.2   網絡體系結構 19
1.2.1   分層和協議 19
1.2.2   OSI體系結構 23
1.2.3   因特網體系結構 24
1.3   實現網絡軟件 26
1.3.1   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套接字) 27
1.3.2   應用實例 28
1.3.3   協議實現的問題 31
1.4   小結 36
開放的問題:普遍存在的網絡 37
第2章   直連的網絡 43
問題:物理上相連的主機 43
2.1   網絡構件 44
2.1.1   結點 44
2.1.2   鏈路 45
2.2   編碼(NRZ. NRZI. Manchester. 
4B/5B) 50
2.3   成幀 52
2.3.1   面向字符的協議(BISYNC. PPP. 
DDCMP) 53
2.3.2   面向比特的協議(HDLC) 54
2.3.3   基于時鐘成幀(SONET) 56
2.4   差錯檢測 58
2.4.1   二維奇偶校驗 59
2.4.2   因特網校驗和算法 59
2.4.3   循環(huán)冗余校驗 60
2.5   可靠傳輸 64
2.5.1   停止等待協議 65
2.5.2   滑動窗口協議 66
2.5.3   并發(fā)邏輯信道 74
2.6   以太網 (802.3) 74
2.6.1   物理特性 75
2.6.2   訪問協議 77
2.6.3   以太網的經驗 80
2.7    令牌環(huán)(802.5. FDDI) 80
2.7.1   物理特性 81
2.7.2   令牌環(huán)介質訪問控制 82
2.7.3   令牌環(huán)維護 84
2.7.4   幀格式 85
2.7.5   FDDI 85
2.8   無線網絡(802.11) 88
2.8.1   物理特性 88
2.8.2   避免沖突 89
2.8.3   分布式系統(tǒng) 90
2.8.4   幀格式 92
2.9   網絡適配器 92
2.9.1   組件 92
2.9.2   主機的觀點 93
2.9.3   設備驅動程序 96
2.9.4   內存瓶頸 98
2.10   小結 100
開放的問題:它應歸入硬件嗎? 100
第3章   分組交換 110
問題:并非所有網絡都是直接相連的 110
3.1   交換和轉發(fā) 111
3.1.1   數據報 112
3.1.2   虛電路交換 113
3.1.3   源路由選擇 118
3.1.4   實現和性能 119
3.2   網橋和局域網交換機 121
3.2.1   學習型網橋 121
3.2.2   生成樹算法 123
3.2.3   廣播和多點播送 126
3.2.4   網橋的局限性 127
3.3   信元交換(ATM) 128
3.3.1   信元 129
3.3.2   分段和重組 132
3.3.3   虛通路 136
3.3.4    ATM的物理層 137
3.3.5   局域網中的ATM 137
3.4   交換硬件 140
3.4.1   設計目標 141
3.4.2   端口和網狀結構 143
3.4.3   縱橫制交換機 144
3.4.4   共享介質交換機 147
3.4.5   自選路由網狀結構 148
3.5   小結 152
開放的問題:ATM的未來 152
第4章   網絡互連 160
問題:有不只一個網絡 160
4.1   簡單的網絡互連(IP) 161
4.1.1   什么是互連網絡 161
4.1.2   服務模型 162
4.1.3   全局地址 171
4.1.4   IP中的數據報轉發(fā) 173
4.1.5   地址轉換(ARP) 175
4.1.6   主機配置(DHCP) 178
4.1.7   差錯報告(ICMP) 181
4.1.8   虛擬網絡和隧道 181
4.2   路由選擇 183
4.2.1   用圖表示的網絡 184
4.2.2   距離向量(RIP) 185
4.2.3   鏈路狀態(tài)(OSPF) 191
4.2.4   度量標準 198
4.2.5    移動主機的路由選擇 200
4.3   全球因特網 203
4.3.1   子網 204
4.3.2   無類路由選擇(CIDR) 208
4.3.3   域間路由選擇(BGP) 209
4.3.4   路由選擇區(qū) 214
4.3.5   IP版本6(IPv6) 216
4.4   多點播送 224
4.4.1   鏈路狀態(tài)多點播送 224
4.4.2   距離向量多點播送 226
4.4.3   協議無關多點播送(PIM) 228
4.5   小結 231
開放的問題:IP. ATM和MPLS 231
第5章   端到端協議 242
問題:進程間的通信 242
5.1   簡單解多路復用協議(UDP) 243
5.2   可靠的字節(jié)流(TCP) 245
5.2.1   端到端的問題 245
5.2.2   數據段格式 247
5.2.3   連接的建立與終止 249
5.2.4   滑動窗口再討論 252
5.2.5   適應性重傳 256
5.2.6   記錄邊界 258
5.2.7   TCP擴展 259
5.2.8   其他的設計選擇 260
5.3   遠程過程調用 261
5.3.1   大塊傳輸(BLAST) 263
5.3.2   請求/應答(CHAN) 268
5.3.3   分發(fā)程序(SELECT) 274
5.3.4   把它們放在一起(SunRPC. DCE) 276
5.4   性能 281
5.4.1   試驗方法 281
5.4.2   時延 282
5.4.3   吞吐量 283
5.5   小結 283
開放的問題:面向應用的協議 284
第6章   擁塞控制和資源分配 292
問題:分配資源 292
6.1   與資源分配有關的問題 293
6.1.1   網絡模型 293
6.1.2   分類法 295
6.1.3   評價標準 297
6.2   排隊規(guī)則 299
6.2.1   FIFO 299
6.2.2   公平排隊法 301
6.3   TCP 擁塞控制 303
6.3.1   累次增加/成倍減少 304
6.3.2   慢啟動 306
6.3.3   快速重傳和快速恢復 308
6.4   擁塞避免機制 310
6.4.1   DECbit 310
6.4.2   隨機及早檢測(RED) 311
6.4.3   基于源的擁塞避免 315
6.5   服務質量 319
6.5.1   應用需求 320
6.5.2   綜合服務(RSVP) 324
6.5.3   區(qū)分服務 330
6.5.4   ATM服務質量 333
6.6   小結 336
開放的問題:網絡內外 336
第7章   端到端的數據 345
問題:我們用數據做什么? 345
7.1   表示格式化 346
7.1.1   分類方法 347
7.1.2   舉例(XDR. ASN.1. NDR) 349
7.2   數據壓縮 352
7.2.1   無損壓縮算法 354
7.2.2   圖像壓縮(JPEG) 355
7.2.3   視頻壓縮(MPEG) 358
7.2.4   在網上傳輸MPEG 361
7.2.5   音頻壓縮(MP3) 364
7.3   小結 365
開放的問題:計算機網絡滿足用戶電子設備
的需求 366
第8章   網絡安全 371
問題:數據安全 371
8.1   加密算法 371
8.1.1   要求 373
8.1.2   數據加密標準(DES) 374
8.1.3   RSA 377
8.1.4   第5類報文摘要(MD5) 380
8.1.5   實現與性能 381
8.2   安全機制 382
8.2.1   鑒別協議 382
8.2.2   消息完整性協議 384
8.2.3   公開密鑰分發(fā)(X.509) 386
8.3   系統(tǒng)實例 388
8.3.1   增強型加密郵件(PEM) 388
8.3.2   極好保密性(PGP) 391
8.3.3   傳輸層安全(TLS. SSL. HTTPS) 393
8.3.4   IP安全(IPSEC) 395
8.4   防火墻 397
8.4.1   基于過濾器的防火墻 398
8.4.2   基于代理的防火墻 399
8.4.3   局限性 400
8.5   小結 401
開放的問題:拒絕服務攻擊 401
第9章   應用 406
問題:應用需要它們自己的協議 406
9.1   域名服務(DNS) 406
9.1.1   域名的層次結構 408
9.1.2   名字服務器 408
9.1.3   名字解析 411
9.2   傳統(tǒng)的應用 413
9.2.1   電子郵件(SMTP. MIME) 414
9.2.2   萬維網(HTTP) 418
9.2.3   網絡管理(SNMP) 422
9.3   多媒體應用 424
9.3.1   需求 425
9.3.2   實時傳輸協議(RTP) 426
9.3.3   會話控制和呼叫控制(H.323) 431
9.4   小結 432
開放的問題:網絡編程 433
術語 439
參考文獻 463
索引 48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