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潘綏銘教授深入珠江三角州的B鎮(zhèn)、中南腹地某工業(yè)城市旁邊的開發(fā)區(qū)和湘黔交界處的某個私人云集開采的小金礦,對這三地的地下“紅燈區(qū)”進行社區(qū)調查,寫出了《存在與荒謬—一中國地下“性產業(yè)”考察》一書。在接下來的1998年里,他又三次來到B鎮(zhèn)和它所屬的S區(qū),以“入住式”的方式對這里的地下“紅燈區(qū)”進行了總計46天的追蹤考察。本書就是這三次社區(qū)調查的總結,也是《存在與荒謬》的續(xù)篇。在本書里,潘教授仍然沿用《存在與荒謬》中的視角和技術路線,主要是研究“紅燈區(qū)”的發(fā)展脈絡,形成原因、運作機制以及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等問題。同時,更注意盡量多地收集個案,更多地了解那些參入或者涉及“性產業(yè)”的形形色色的個人,用他們的人生經歷來說明一些更加深入或者更加具體的問題。在本書的后半部分,潘教授用訪談實錄的形式記錄了不同類型的41個“賣淫女”。“雞頭”及“老板”的個案。如果您對“虛的”不感興趣,盡可以只看這41個個案,或許她(他)們的個人情況和人生經歷比理論分析更能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