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山小傳歐陽山原名楊鳳歧,筆名凡鳥、羅西、龍貢公等。1908年12月11日生于湖北省荊州(今江陵),因家境貧寒,出生數月便賣給一楊姓人家為子。幼年曾隨養(yǎng)父浪跡北京、鄭州、西安、鎮(zhèn)江、上海等地,后定居廣州上小學。1922年14歲時考入廣東高師附屬師范學校,開始大量接觸中外文學名著,并閱讀許多心理學、哲學、美學、生物學書籍,開拓了眼界,打下堅實文學基礎。1924年在上?!秾W生雜志》十一卷11期上發(fā)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那一夜》,從而開始了自己的文學歷程。1926年擔任《廣州文學》周刊主編,以羅西的筆名在本刊發(fā)表第一部中篇小說《玫瑰殘了》。1927年春,他邀請文學界朋友在廣州東如茶樓成立“南中國文學會”,魯迅先生出席指導。廣州起義失敗后到上海,成為了一名職業(yè)小說家。早期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受自我表現及象征主義的影響,1930年擔任南京拔提書店編輯時,逐漸接受和傳播無產階級的革命思想和觀點,曾因在廣州組織“普羅作家同盟”、宣傳革命文學受當局通緝。1933年在上海參加“左聯”活動,創(chuàng)作之外,翻譯了不少外國文學作品。在1936年的兩個口號論爭中,寫文擁護“民族革命戰(zhàn)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箲?zhàn)爆發(fā)后,先后在廣州、長沙、重慶等地參加抗日救亡的文化運動。1940年,在重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一時期的作品,關注民族斗爭和普通民眾的現實生活,寫出了描寫工人斗爭的長篇小說《竹尺和鐵錘》、表現抗戰(zhàn)主題的長篇小說《戰(zhàn)果》等。1941年由重慶到延安,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和整風運動。1944年調到陜甘寧邊區(qū)文協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于1946年寫出了長篇小說《高干大》。這部作品以抗日戰(zhàn)爭時期陜甘寧邊區(qū)一個合作社為背景,塑造了高生亮豐滿深刻的主人公形象。小說的語言樸實明快,具有濃郁地方色彩,是較早較成功反映解放區(qū)生活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也體現了作者寫作風格的根本轉變。全國解放后,曾擔任華南人民藝術學院院長,以及廣東省文化藝術界的重要領導職務,在創(chuàng)作上仍勤奮筆耕。1957年開始長篇系列《一代風流》的創(chuàng)作,歷經28年,于1985年完成。這部系列作品由《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圣地》、《萬年春》五部長篇小說組成,通過工人出身的知識分子周炳的人生經歷,展示了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歷程。作品以宏大的構思,眾多的各階層人物形象,富于民族特色的表現手法和流暢的語言文字吸引了眾多讀者,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寶庫中一部特色鮮明的重要作品。晚年,他不但繼續(xù)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藝術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力量,還親手修訂出版了十卷本《歐陽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