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魯迅研究與新世紀人文學術方略
二 愛國、民主與科學 改革、開放和批判——我對“魯迅和五四新文化精神”的理解
三 魯迅和現代新儒學的歷史碰撞
四 魯迅三論
五 在個人本位價值觀的光照下——淺論新文化運動中魯迅的文化批判
六 新文化精神不朽——魯迅和五四散論
七 魯迅的文化自省與自覺
八 關于魯迅的“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
九 魯迅早期文論與五四的聯系及其意義
十 魯迅與五四新文化的局限性
十一 尊崇科學而反對科學主義的魯迅
十二 矛盾與超越:魯迅思想感微——兼議五四之科學民主狀況
十三 魯迅對現代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探索
十四 魯迅的“立人”與梁啟超的“三民”之比較
十五 魯迅和安特萊夫
十六 五四時期魯迅教育思想的發(fā)展
十七 魯迅小說的寓言性
十八 《阿Q正傳》是象征現實主義的作品
十九 魯迅雜文——從絕唱到絕響
二十 魯迅詩論與新詩體的民族化
二十一 魯迅詩歌意象雜談
二十二 魯迅的語言文學觀和民族共同語的發(fā)展
二十三 魯迅與漢字
二十四 魯迅與香港新文學
二十五 重評—樁歷史公案
二十六 重評蘇雪林與劉心皇、寒爵的“交惡事件”
編后記